东北经济正在发生十个新变化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03日

变化的东北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经济领域,十个积极信号折射出这片沃土的旺盛活力与巨大潜力。

——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与前几年遭遇寒冬相比,东北经济已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虽然三省总体上仍存在分化态势,但作为东北经济半壁江山的辽宁,经济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5%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辽宁筑底企稳,将有力牵引整个东北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

——产业结构迈向多点支撑。“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是东北经济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东北一批新产业、新动能加速成长。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辽宁两省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3%和25%,远高于工业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卫星、新材料等产业表现抢眼,一批“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悄然长大。

——民营企业不再“跑龙套”。国有经济曾在东北一家独大。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在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今年8月,2019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出炉,辽宁籍企业由去年的6家增加到11家。民营企业的“搞配套”“跑龙套”地位正在改变。

——投资正过山海关。去年以来,德国宝马、沙特阿美、恒大、京东、阿里等纷纷在东北投资新建或扩建大型项目。东北摘掉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帽子,正形成“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

——改善营商环境有效果。投资潮涌背后是营商环境之变。从“企业开办不超过3天”,到“建设工程审批不超过90个工作日”,从配备“项目管家”“企业秘书”,到整顿“新官不理旧账”,东北痛下决心改变营商环境。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长青说:“办事不用求人、政府一诺千金,东北营商环境建设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改革主动性大大增强。辽宁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李方喜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这几年,倒逼着东北各项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去年以来,辽宁大规模推进的县乡财政“分灶吃饭”、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事业单位整合等重大改革,都是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的结果。

——国企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去年以来,东北国企改革重招频出。如央企招商局集团整合大连港和营口港、民企沙钢入主东北特钢。近期,备受关注的沈阳机床集团重组落定,央企通用技术成第一大股东。辽宁省国资委主任李伟说,这几年全省国企改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形势面貌焕然一新。

——开放意识强了、“朋友圈”大了。目前,东北形成了辽宁、黑龙江“一南一北”两大自贸区遥相呼应的开放新局面。“东北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开放的意识强了,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前沿、枢纽作用日益显现,构建了向北开放的新格局。”经济学家常修泽说。

——发展方式由“粗”转“精”。政绩考核不唯GDP、不能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东北过去偏向于要素驱动,常有“速度焦虑”,如今增强“质量关切”,更加注重效益和区域平衡,倡导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向精细和高质量转变。

——解放思想奋起直追。一年多来,东北各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大干部对标先进找差距,深刻反思找出路,从骨子里认识到“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创新没有未来”。中国一重、辽阳石化、东北特钢等大型企业通过改革起死回生。问及其中奥秘时,这些企业掌门人都说:解放思想是关键。

记者 徐 扬 王炳坤 汪 伟

新华社沈阳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