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敏、涂凌波、丰瑞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面对5G、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对于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至关重要。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要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秉持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练就媒体融合传播的真本领。
脚力:线上与线下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功。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既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亲身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练就线下实地调查的基本功,也要深入互联网舆论场,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加强数字时代无形的“脚力”。今天,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短视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重要场域,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其中展开调查研究。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汇聚了数亿用户,形成了众多网民的兴趣圈层,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入其中,开展线上社群的调查研究。无论与谁融合、怎么融合,利用大数据、短视频等新技术向基层拓展、向群众靠近才能更精准有效地传播,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百姓心声、符合读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眼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观察社会的视角。新闻工作者锤炼“眼力”,首先要把握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以中华大地为根基、以世界发展为视域、以科学精神为追求,做到眼中有全局,胸中有情怀,笔下有细节。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帮助新闻工作者丰富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和角度。新闻工作者传播新闻、激浊扬清,靠的就是多元的视角。今天,借助无人机拍摄、传感器采集、VR/AR临场化呈现、大数据抓取等新技术手段,新闻工作者拥有更广阔的视角、更沉浸式的场景、更全面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进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脑力: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新闻工作者增强“脑力”,主要体现于在时代浪潮中保持定力,具备高超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事物的能力。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算法推荐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数据已经成为新闻业运作必不可少的原料,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脑力”的重要帮手。未来,新闻工作者要适应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具备以新闻传播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素养,在增强自身“脑力”的同时科学地借助互联网“云脑”,有效提升信息传播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
笔力:夯实基础培育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新闻工作者的“笔力”体现为具体的新闻报道作品和语言文字水准。媒体融合时代,要适应互联网语态与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媒体应当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其中,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全媒体传播能力,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队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基础的,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报道语言功底,尤其是要语言平实、言之有物、实实在在、准确客观,在新闻报道中拒绝假大空。与此同时,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新闻工作者还要学习这些新的表达思维和技巧,让受众或用户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最终实现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