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沟子村的“节能减排”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本报记者  陶  阳

“村里细化了包括农药瓶(袋)、地膜、建筑垃圾、取暖灰、禽畜粪在内的11项垃圾细分类,形成农业生产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三大类,然后设计分类收运流程,压缩垃圾排放总量,简化收运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原本对垃圾分类一窍不通的王秀菊,如今已经是村里的“减排达人”,说起垃圾分类滔滔不绝。

王秀菊是沈阳新民市柳河沟镇张家沟子村村民,村里像她一样的“减排达人”越来越多。吕英丽既是村民代表又是中心户长,她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等环节没少动脑筋,她告诉记者:“咱村主要种植水稻,用钾肥多。取暖灰中钾肥丰富,咱们特意把取暖灰作为生活垃圾进行收集,通过积肥降解,沤肥还田。”

走在张家沟子村的街路上,见不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大幅标语,却在活动广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流程图或示意图,“看图分类”是帮助大家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有效方式。

“村里利用坑泡设立建筑垃圾场,收集建筑垃圾,为全村修补农田路;设立降解垃圾场,供村民堆放秧棵等农作物垃圾,降解沤肥,无偿供给村民使用。这种分类减量模式大大压缩了垃圾排放总量,基本实现了垃圾不出村。”村委会主任董威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新民市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创造性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贴合群众需求,打造符合农村垃圾减量排放的好办法。目前,新民市在3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建立起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段、村民代表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体系并实行网格化管理。

“村里告别了脏乱差,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大变样。”王秀菊说,“搞垃圾分类是改善环境的好事,大伙儿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