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沟村的“夜课”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本报记者 胡海林

11月26日晚5时许,天已擦黑,吴家沟村村委会大院儿却热闹起来,村民陆陆续续赶到村委会听课。

这天,来为吴家沟村村民授课的是清原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集体林管理负责人刘胜利,主题是生态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来听课的40多名村民,家家有林地。

讲课前,刘胜利播放了从其他乡镇拍摄来的视频,视频介绍了红松、刺嫩芽、榛子等经济林木的栽种和管理技术,点燃了大伙儿的热情。“啧啧,人家的榛子咋长那么好呢”“那么小的红松就能结松塔,真是新鲜事儿”……

调整生产结构,退耕小荒地改种经济林……台上刘胜利讲得通透,台下村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刘胜利掰起手指跟大伙儿算细账,结果样样都比种地强。

“我家的10亩刺嫩芽,去年产量一般,还纯挣了8000多元。”58岁的谢胜才满脸笑意地说,一旁的苏庆恩也热情回应,“如果不是县里政策到位,我们可能还在种苞米的道上走到黑。”

而村里的种林大户孙建华,明显比别人视野广,看准发展林业经济,从上世纪末便开始逐步扩大栽种规模,目前自己的林地面积达3000多亩,其中红松900亩。“每年林业补贴七八万元,松塔包园卖有20多万,榛子、刺嫩芽十多万。”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6时,到了互动答疑环节,“退荒补贴给多少钱?”一名中年妇女抢先发问。“每亩从200元至500元不等,根据林地性质来。”刘胜利答。

另一名村民则关心红松如何多结塔,刘胜利称当地林业部门正在验证一项新技术,“以后不光树梢结塔,主枝也能结,产量可增好几倍。”听到这个消息,村民叫好鼓掌。

“冬闲季节,也是村民集中学习的好时机,考虑到白天还有村民务工,所以村里就办了这样的‘夜课’,根据大家的需求不定期聘请老师。”村委会主任王启军说,“尝到了科技甜头,如今大家学习热情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