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爱群
“你看这双层棚里蘑菇还在出,都第三茬了!单层棚里已经不长菇了。”
“这一个菌袋至少能多出三两菇吧?”
“哪止三两,多一层棚,基本能多收一茬菇。”
11月23日,周六,阴雨。岫岩满族自治县杨家堡镇团山子村,杨家堡镇第一副书记张季军跟蘑菇栽培大户赵广宇钻进一座大棚,边看边唠。棚里,一人高的铁架上分层摆放着1.5万个菌袋,灰白色的菌袋上,橘黄的滑子菇这一朵那一簇地冒出来,光滑柔嫩;棚外,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塑料棚上。
滑子菇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春种秋出。9月中旬到11月中下旬出菇,以往一般能出两茬半。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因为赵广宇的一个大棚多加了一层棚,单层棚变成双层棚,出菇时间明显延长。“菌袋的营养能被充分利用,既节约资源又增加效益。”张季军解释双层棚的好处。
双层棚好用,但赵广宇最初却不愿意建。咋回事?
这得从去年3月张季军下派到镇里任党委第一副书记说起,作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书记、省内知名食用菌栽培专家,他到任后首件事就是钻大棚,向当地菇农推广双层棚。
“双层棚能调节温度,夏天太热可降温,冬天过冷能保温,特别适合滑子菇这类低温菌种。”张季军告诉记者,目前双层棚在南方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但岫岩的两万多户菇农还在用传统的单层棚。
推广难,“多建一层棚就多花一份钱”,赵广宇道出菇农不想增加成本的普遍心理。
眼见为实!张季军决定用大球盖菇与滑子菇轮作项目资金,给种植大户建一个双层棚,示范推广。
今年夏天,种了8年菇的赵广宇拥有了第一个双层棚。“张书记一周往我这儿跑两三趟,看温度、做指导、提建议”,很快,赵广宇就尝到双层棚的甜头:一个菌袋至少多出三两菇,一斤菇3元钱,一个棚少说也能增收1万元;多建一层棚,费用8000元,当年投入当年回本,以后年年还有增收。
“明年,我的18个滑子菇大棚全部建成双层棚,过完年就建!”赵广宇这下可舍得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