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岩
40年前的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体育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含义。1980年,31岁的王石安还在哈尔滨科技大学任教,他那时可能还预料不到,自己的后半生会与中国冰雪运动结缘,参与引进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槽等多个项目,成为短道速滑功勋裁判,被称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开拓者”。
王石安说,关于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印象,他是听同事苏洪斌描述的。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的教练,苏洪斌是中国代表团中的光荣一员。1980年冬奥会上的中国选手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但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大门由此打开。
王石安教授1993年调入沈阳体育学院,继续从事冰雪运动的教学、科研、训练工作。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张艳梅在前三圈一路领先,身后的美国选手凯西·特纳故意用手推碰张艳梅的脚部,趁机完成超越。王石安教授说:“当时我已经是国内短道比赛裁判长的第一人选,深深以此为戒,这个内容在我后来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几次强调它的细节。回过头看,如果没有凯西·特纳的干扰,如果没有裁判长的误判漏判,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时间,就将整整提前8年完成。我不是唯金牌论者,但有时必须承认,运动员的命运真的会因金牌而改写。”
转眼来到1998年,在中国冰雪圈里,王石安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老兵”。王石安说:“对长野冬奥会,中国冰雪界的评价是惊喜与遗憾并存。徐囡囡为中国雪上项目成功突围,但短道速滑收获5枚银牌更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煮熟的鸭子飞了,金牌零就是突破不了?”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王石安还在现场。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本来是大杨扬的最强项,但却只获得了第四名。“大杨扬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心理包袱太沉,想打赢冰场上的胜仗,首先要打一个思想上的胜仗。”当杨扬解开心结轻松上阵时,女子500米决赛,杨扬从出发到冲线一路领先,期待已久的中国冬季项目奥运会金牌终于拿下来了!
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王石安是中国单板队总教练。王石安说:“一个项目从起步到在奥运会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用了6年时间,非常难得。”
退休后的王石安教授担任中国滑冰协会顾问,在短道速滑裁判培训和冰雪项目普及方面继续贡献力量,对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关注一如既往,他说:“现在的形势是,冰上找差距,短道速滑队面临不进则退的挑战;雪上见希望,恶补短板初见成效。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时间,我回顾中国冰雪的每一次奋进与收获,期待年轻的冰雪人谱写一段新的冰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