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成志 本报记者 杨少明
庄河海绵城市试点区本着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开创性地以流域为视角设计管理,以庄河、小寺河、鲍码河及张屯水库泄洪渠天然水系为本底条件,将试点区划分为5个汇水分区。注入“海绵基因”的五大片区特点鲜明,各具魅力,赋予了从试点走向示范的使命。
以水为名定城建城
第一片区属于城市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被定位为科研教育区。应对洪涝潮三重叠加,以“蓄、净、排”辅以“渗、滞、用”的处理方式,打造发达的水系网络、绿地系统和新型水系景观。通过统筹规划,将第一片区建设成“山水相映、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区。
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建城”概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生态石坝、水上汀步、生态护岸、水循环等设施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在消除张屯水库泄洪渠水体污染目标的同时,实现打造水上城市、滨水休闲城市目的。
整个城区实施“海绵”化
第二片区是将军湖示范片区,主要承接的是“以多功能调蓄水体为核心”的示范项目。采用“竖向、调蓄综合控制的无泵站排水系统”,建有超标雨水的行泄通道,以及可汇入雨水的调蓄水体。通过小区、道路、停车场、水体公园的海绵化改造,运用下沉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雨水塘等滞蓄措施达到雨水总量减排;结合将军湖周边道路,利用道路绿化空间建设生物滞留带、植草沟等措施控制汇水区内的雨水径流;利用将军湖水体周边空间建设调蓄净化设施,达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整个片区打造了源头、过程到末端的完整体系,经受住了50年一遇大暴雨的检验,是北方沿海城市低平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将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成示范区
第三片区是对老旧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及黑臭水体治理的示范区域。构建了“截污、滞蓄、净化”的水质保障系统和无雨水管网的生态草沟系统,兼顾小雨滞蓄、中雨排放、暴雨行泄功能,雨污实现分流,黑臭水体的历史得以终结。海绵城市建设补上了老工业区底子薄、基础差的历史欠账,提升了园区土地价值。
建设绿色无雨水管网系统
第四片区是生态科技文化区,承接的主要试点项目是“通过竖向组织地表排水的无雨水管网”排水系统示范。
庄河创造性提出“绿色雨水系统”替代“灰色雨水系统”的理念。以植草沟、雨水花园、湿地等海绵设施为主的完全无雨水管网的绿色新型排水系统,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貌,体现了生态优先,也节约了建设成本。通过无雨水管网系统建设,减少区域标高1.5米左右,减少土方作业并避免破坏山体,杜绝污水混接问题,区域提升景观生态效益,打造了黑脸琵鹭栖息地,保护本底生物多样性,而且可防止海水入侵,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在经济性上,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使土地增值。
创新打造海绵生态样板
第五片区的设计打破传统建设理念,庄河采取“绿色”草沟与传统“灰色”雨水管线相结合的方案,主干路上设置雨水管网,支路上建设草沟的新型排水系统,既能节约管网投资、减少土方作业,亦能解决区域地势平坦的排水问题。中心区域因地制宜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弹性水公园”,是风暴潮灾害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城市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海绵”理念在这里得到升华,建成新的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构筑了庄河城区的新区,使土地大幅增值,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吸引高校前来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