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旅名片变成经济符号

——喀左县深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22日

喀左紫砂企业员工在手工制作紫砂壶。 王海波 摄

本报记者 张 辉

核心提示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至理名言。如果把深厚的文化资源比作一首诗,那么诗之外的题材探究和价值转换无疑比赏诗更有意义。

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近年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有的文化名片进行了深度挖掘,通过培育品牌、招商引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紫砂矿藏变成紫玉金砂,让纸塑包装变成真金白银,走上了文旅这一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风生水起。巍峨的龙凤山、秀美的龙源湖、迷人的浴龙谷,加之鸽子洞古人类遗址、凌河第一湾、东山嘴祭坛……喀左县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积,发展文化旅游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喀左县将文化旅游产业置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紧盯“发展全景喀左、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融合发展、传统旅游与新兴业态相辅相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齐抓共进的新格局。

目前,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其中4A级景区3个)、特色旅游乡镇13个、旅游示范村18个。喀左县成功创建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获评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并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在旅游旺季,喀左县成为远近游人争相前往的好去处,各个景区异常火爆。

紫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南有宜兴,北有喀左”,紫砂产业一直是喀左县特色文化产业。近年来,喀左县狠抓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打造紫砂产业对外“金名片”,推动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产品品种从最初的1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400余个。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以天佑陶艺、晚窑紫砂等为代表艺术陶瓷,以御成紫陶等为代表的日用陶瓷,以荣富陶瓷、闽龙陶瓷等为代表的工业陶瓷齐头并进,形成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在特色品牌培育方面,该县从原料特色和产品文化特色入手,打造喀左紫砂文化产业特色品牌新亮点,先后开发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花鸟源头”“玉猪龙”“草原风”三大系列产品。

目前,喀左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8月,该县紫砂文化产业园区再次获批创建辽宁省紫陶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南哨街道被确定为辽宁省紫砂特色小镇;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朝阳紫砂”列为辽宁省四大特色文化产业之一。

开放举措引来投资热潮

近年来,喀左县“飞地经济”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利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公顷的京津冀产业承接孵化园,重点承接京津冀及外地区全产业链印刷包装产业。对喀左县来说,这一新兴产业一经“飞入”,便打上了文化产业的标签。借着2018年被命名为辽宁省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喀左县也明确了印刷包装产业方向,即全力打造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聚集度高、全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区,努力构建立足辽西,辐射东北、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印刷产业中心和东北地区最大的纸塑包装生产基地。目前,已签约落地印刷包装企业78家,在谈企业12家,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可带动劳动就业2500人。落地投产企业28家,日产能力达200吨,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吉林、内蒙古、江浙等地区,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5000余万元,解决就业600余人。

今年年初以来,喀左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措并举面向全国、主攻京津冀招商引资,签订协议项目2个,分别为利州古城(喀左)文化旅游项目、喀左电子狩猎场休闲度假区项目,落地开工项目7个。截至9月,全县文旅项目已完成投资6.7亿元。10月,在喀左县召开的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暨招商引资现场推介会上,喀左县总体业绩位居前列,并被树为朝阳市标杆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