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岩
上一期的专访中,辽足主教练臧海利谈及接手球队后的心路历程,面对辽足各种各样的困难,臧海利道出自己的心声:“我作为主教练和全体球员必须咬牙挺住,拼到底,如果我们挺不住,比赛还怎么打?”
的确,从球迷的角度看辽足比赛,一场接一场的失利非常煎熬。但最受煎熬的还是教练和球员们,面对未来前景,臧海利表示,依旧会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这个赛季收获的财富。
记者:球队从第六轮之后一直到联赛上半程结束只赢了一场球,有伤病、阵容短板等原因,对手也对辽足研究得越来越透彻,这时候你有没有动摇?
臧海利:前5轮球队成绩相对可以,可能跟队员们的斗志和士气有关,赛季初刚刚换了主教练,队员们都会去争取主力位置,所以表现得比较积极,执行力比较强。那个时候我们创造的机会不多,但是一旦出现机会就能得分。总体来说,赛季初成绩尚可有执行力强、运气好和斗志足的因素。随着联赛的深入,辽足在中卫、边后卫、后腰和中锋关键位置上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中卫当时只有王皓一个人具备防空能力;中场我们没有能传球的队员,在进攻时就打不开局面,前场的穆伦加和古斯塔沃不是那种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得分的球员。成绩不好的时候,对于技战术打法和年轻队员的使用,我也会进行反思,后期在球队战术安排上有一些小变化,但是整体的思路没有变。
记者:很多中甲球队都喜欢用前场两个外援、后场密集防守的战术,在辽足成绩最不好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战术?
臧海利:不管使用什么打法,首先要看我们有什么样的队员。现在各支中甲球队都很依赖强力外援,这种打法比较简单,而且效果也比较好,但我也不是独行者,乙级联赛的刘俊威和黄勇两位教练,中甲的魏新教练和我类似,都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改进球队的打法,努力把球控制在脚下,靠整体去赢得比赛。我认为球队想要整体提高的话,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打法,无论是国内球员还是外援都应该在这个体系框架内踢球,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在进攻上完全依赖外援。
记者:在与保级对手的直接交锋中,我们没能压制住对手,这是辽足在保级路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吧?
臧海利:我们在一些关键比赛中确实没有把握住机会。如果把握住了,可能就直接保级了。但是从整个联赛过程来看,我们一直处在消耗中,因为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怎么生存下去,所以在战斗力、体能上,队员消耗得要比对手多。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能顺利地把比赛踢完就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从赛季初到中期,再到后期,我们看到球队阵容变化比较大,包括首发阵容中一些人员的使用,外界有过争论和质疑,这种变化和调配,主教练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臧海利:这是根据球队不同时期的情况做出的调整,踢到联赛后半段,外界也知道我们今年的情况有多严峻。事实上,全队全年都是在一种高压力下去备战和比赛,球员紧张,压力过大,球队的整体表现自然受到影响。比如年轻球员李振,赛季开始阶段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随着联赛的进行,他表现得越来越紧张,到后来信心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让他休息,再让他上场。吕伟和刘尚坤在冬训期间就有伤,储备期训练不系统,本来足协杯时让两人出场找比赛感觉,不想又受了重伤。队员受伤我很着急,还不能让他们带伤出战。比较幸运的是在联赛后半段吕伟和刘尚坤及时复出,其实他们的伤并没有完全恢复,但为了球队保级只能咬牙坚持。
记者:踢到哪场比赛之后,辽足开始为附加赛进行准备?
臧海利:我始终觉得今年球队保级会非常困难,在客场输给青岛队之后,我们就已经意识到直接保级的希望非常渺茫,我们想到要通过附加赛保级,但当时还是不太愿意相信这一点。
记者:第一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球队征战,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需要总结?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臧海利:面对压力,一种是逃避,一种是面对,就看你如何抉择。我的体会是,主教练必须要付出辛苦。在这里,我要感谢辽足俱乐部,感谢队员们。我这一年都没有放松过,最后一场比赛终场哨响的一刻,才松了一口气。
记者:如何评价今年的保级过程?会给球队带来哪些积极的东西?
臧海利:保级过程对球队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今年大家共同完成了保级使命。没有人希望辽足在自己手里变成中乙球队,球队最大的压力正是来自于此。好在大家最后坚持下来,面对困难不屈服、不低头、不放弃,这是今年我们收获的财富。我们不希望辽足年年保级,但辽足重新崛起,注定是一个既漫长又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