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走向法治化、常态化

“营口有礼”凝聚城市文明力量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21日

青年学生进行传统礼仪展示。

雷锋战友和少先队员相伴参观雷锋文化纪念馆。

公职人员带头践行“营口有礼”。

本报记者 张继驰 文并摄

核心提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今年6月,《营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营口市人大常委会有地方立法权以来起草的第一部法规,是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城市的规范,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超前动作、结合实际的细化措施和标准。

自去年9月以来,营口开展“营口有礼”主题活动,塑造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礼行天下的城市道德生态。全体动员、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存在,场面宏大,波澜壮阔。

礼德形象随处可见,礼德文化触手可及。从机关干部抓起,从娃娃抓起,通过立法促进法治化、常态化建设,并建立“有礼基金”。这一活动内容成为这座百年港城新的文化基因。

城市

没有围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百年港城”营口,曾领风气之先,也曾一度落伍,在波峰浪谷中砥砺前行。在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越发丰富的开放实践之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情结越来越浓。

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内生性逐步增强,“营口速度”的内涵也在变化:可以快如洪潮激浪,也能慢如静水深流,为早而快,敢为人先,为好而慢,厚积薄发。

快与慢从容切换,平实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营口街路上,汽车主动礼让行人、行人回礼感谢,公交司机说“你好”,乘客报以“辛苦了”,一切都那么不急不躁、慢条斯理。

去年9月以来,营口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做出“自选动作”,全市范围持续深入开展“营口有礼”主题活动,塑造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礼行天下的城市道德生态,努力将“一座文明有礼的城市”建设成“没有围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有个流传甚广但无人质疑的小故事:一位母亲问了句“营口有礼歌白唱了?”就制止了一个顽童在公共场所的喧哗。一首城市原创歌曲的效应只是一隅一瞬的缩影,这项活动开展的迅疾程度、感染力和教化作用,体现在民众广泛地接受、参与,覆盖全社会上。这些远远超出组织者的预期,整座城市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现场。

每个城市成员成为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受益者。端午、中秋、春节,“营口有礼”的线上线下礼仪活动热度高企,提炼出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优质内涵。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高密度刊载、播放“营口有礼”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拨通电话,听到的是“营口有礼,从我做起”的彩铃;广告屏幕、出租车显示屏、公交车语音报站、无处不在又极少重样的宣传画。在营口,人们会被时刻提醒身在“最有礼的城市”。

道德建设变得“有形有声”,不仅有正向引领,还有制度保障和刚性约束。

营口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起成立“营口有礼”专项基金,通过政府资助和企业、民间组织、市民捐赠,细化公益宣传、礼学智库、表彰先进、组织宣讲、制作文明礼仪教材、开展文艺活动等11项使用范围,筹款额达数千万元。

今年6月6日正式施行的《营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营口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起草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条例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各部门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的职责,规定机关、校园、窗口单位等10个领域的文明行为,规范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受到表彰的文明行为和受到行政处罚的不文明行为信息记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规定对不文明养犬、道路交通违法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措施等,这与4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度契合。

营口将每年9月1日设立为“营口有礼日”,“营口有礼,从我做起”成为营口新时代的宣言。这一宣言超越城乡,超越行业,超越年龄,带来一种新的城市文明气质。

文化

从礼德自觉走向发展自信

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中,途经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鸟种数量最多的一条,营口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四五月间连续飞行6000多公里的候鸟提供了大型“服务区”。

候鸟栖息地与人的居住地近在咫尺,全球范围内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鸟儿用翅膀将信任票投给礼敬自然的营口人。今年候鸟季,营口组织64支服务队伍、2000多名志愿者开展集中志愿服务,进行卫生清理。营口市连年发布《全民护鸟公益行动倡议书》,开展“人鸟共家园”保护候鸟迁徙专项行动,规避对鸟儿的各种人为干扰。市民学习、宣传爱鸟护鸟的理念和常识,“不惊扰、不伤害、静静欣赏”成为风尚。

营口人在与鸟儿的亲密对话中更加礼敬自然,在原始地貌湿地之外坚持“开发隔断”,使得湿地休养生息、河流水质改善、空气质量趋好。经济快速发展中,处处都有生态红利的分量。

一座城市的崛起,不但要有经济准备,更要有精神和文化领域的崛起。“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就是要把什么是礼德讲清楚,把为什么要坚持礼德讲透彻,把如何践行礼德讲明白;让“学礼、懂礼、讲礼、传礼”占据制高点,成为一种人人遵循的文化自觉。

今年9月1日起,营口市启动中小学“营口有礼”学堂,联网新华社“德育学堂”,组织学习“营口有礼”校本教材等系列课程,引导中小学生在学习、思考、感悟过程中明辨是非。

开学礼上的正冠明礼、敬拜师长、击鼓明志、开笔启蒙,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做谦谦君子、儒雅少年,其间包含着庞杂的工作。营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每年参加开学礼的数万名中小学生,十几二十年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不仅在上德育课,更是在滋养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

在城东,有个银行叫“雷锋银行”。这间营口银行“雷锋支行”,有为老年人专设的服务分区,有极尽所能的便民设施,有雷锋展览馆,有文明礼德墙。在这里,可以看到员工与办理业务、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市民融为一体;礼德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志愿服务与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可以看到文明礼德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正在重估、放大。

10月12日,营口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联合主办“营口有礼法律价值研究”理论研讨会,推进“营口有礼”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将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到司法实践中去,转化为文明规范履职、科学公正司法的行动自觉。

营口打造“最有礼的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党政机关带头、企事业单位带头、公职人员带头,全员参与并融入日常工作,逐步向服务业、学校和家庭推进,带动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融入。

这是体制的特点,也是制度的优势。在“营口有礼”活动中,这样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改革获得了可喜突破。

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催生着新时期的营口力量和营口精神,激发出“我是营口人”的骄傲、自信和创造力。因自觉而共识,因共识而凝心,因凝心而聚力,这是营口全面崛起不可或缺的文化准备。

制度

精准标定全方位的精神航标

8月30日下午,营口市文化艺术中心大礼堂座无虚席。身披授带、手捧奖杯和鲜花的营口首届“礼德榜样”获得者,被奉为城市的明星偶像,接受营口人的隆重致敬。

首届“礼德榜样”共评选出70名个人、35个集体,分别被评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最佳宣讲员、乡村礼德榜样、最美夕阳红、学雷锋标兵、最美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最佳社区(村镇)、十佳志愿服务团队、十佳示范单位。

然而,“礼”的形成,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事情。百余位“礼德榜样”,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从统一的价值体系和不同的考量标准中脱颖而出,他们是营口人的榜样和代表,但不是营口人的个例。

以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各领域存在标准不明等问题,甚至文明、礼德本身的界定也不够清晰。这座塑造“礼德榜样”群像的城市,通过《营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制定出一套标准,标定全域、全员、全息的精神航标,明确“营口有礼”的标配,方便各领域按图索骥、精准推进。

“营口有礼——媒体先行”“营口有礼——从代表委员做起”“营口有礼——职工展风采”“营口有礼——机关做表率”“营口有礼——从礼让斑马线做起”“营口有礼——从好好说话做起”“营口有礼——从文明乘坐电梯做起”……人们在相应的岗位上或情境中,被引导着、规范着,向“礼”的方向行走。

“营口有礼”主题活动涵盖营口市各个领域,包括文明礼仪进校园、进机关、进窗口、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公共场所等各个层面,而且对“软实力”提出“硬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主要部委办局都是成员单位。

机关工作人员规范服饰仪容、接打电话、接待来访、文明上网等18个方面的文明礼仪行为,为人民服务成为“标准化建设”的道德准则和行政伦理。交警把文明礼仪同执法服务紧密结合,医护人员的医术高低与文明礼仪共同成为评价标准。千企万户诚信文明经营“线上接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

“营口有礼”成为网络空间的沸点、燃点、兴奋点。营口市邀请网络达人“读书营口”,将主题活动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培训1200名网络志愿者,组织网络文明礼仪宣传活动;联合40余家网站,成立“营口文明网站联盟”,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营口有礼”是美好的文明风景,是持久的心灵动力,也是优质的营商环境。营口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做有礼之人”细化成具体措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当好“店小二”,把“有礼”变成生产力。

“道德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营口市领导表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法治化、常态化建设,道德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道德素质可能也会倒退。因此,必须夯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