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卢莎
在丹东凤城市白旗镇通往沙里寨镇的公路边有一个村子,是白旗镇雕窝村3组所在地,村中有一个极不显眼的农家院。寒冷冬日,勤劳利落的女主人关兰英早早起来,把房前屋后拾掇得干净整洁。
关兰英个子不高,瘦瘦弱弱的身板,一张黝黑的脸庞始终挂满了笑容。就是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悉心照料年迈多病的婆婆和3个双目失明的大伯哥。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她苦心操劳30多年,用善良谱写尊老爱幼、手足相连的传统美德。
关兰英告诉记者,这个院子里原本住着八口人。婆婆和一个大伯哥在几年前相继离世,儿子和儿媳妇也搬到城里,如今只剩下自己与丈夫及两个失明的大伯哥住在这里。“丈夫家族有眼病遗传史,婆婆及三个大伯哥只能感受到白天和黑夜,其他啥都看不见,生活起居全靠我和丈夫侍候。日子过得很苦,负担也很重,但我从未想过扔下他们不管。”
操劳了一辈子的关兰英并不后悔嫁到这个家,因为是丈夫韩兆明的勤劳将善良的关兰英牢牢吸引,虽然韩兆明的茅草屋破败不堪,虽然他年迈的老母亲需要侍奉、三个残疾的哥哥生活不能自理……但都没能阻挡关兰英嫁给他的决心。
自从嫁进韩家,关兰英就像上足弦的钟表不停地旋转。每天,关兰英5时准时起床,若到了春秋放蚕的季节,还要提前2个小时起床。扫院子、做早饭、收拾屋子、喂猪……到了中午,她要一溜儿小跑赶回家给大伯哥做饭、照顾婆婆。
看到她每天不停地连轴转,村里人心疼地提醒:“英子,这个累法身体会垮掉的。”可她却笑了笑说:“那有什么办法,想过好日子就得靠自己的双手。”
关兰英住的房子虽然破旧却窗明几净,室内一衣一帽、一碗一筷都透出了关兰英的勤快,也让人感受到家的舒适与温暖。双目失明的五哥与六哥躺在西屋的炕上,衣服、被褥特别整洁,两位老人精神很好,能够自己摸索着到院子里晒太阳。
兄弟俩一直记得大哥在世时说的话,“这世上哪有弟媳侍候大伯哥的道理,兰英在俺们家受的这些累,俺们这辈子都报答不了!”
记者采访关兰英时,丈夫韩兆明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当问及妻子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时,这个50多岁的汉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沉沉地说了句“都在心里了,感激不尽”。丈夫朴实的话语让关兰英忍不住笑了,尽管有些羞涩却灿烂无比,那是令人心动的笑容,笑容的背后是一颗坚强乐观的心,是一颗勤劳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