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岩
时过几日,辽足保级之后的余波仍在。如果降级,无疑会为辽宁足球的发展泼上一盆冷水,即便现在保级成功了,明年辽足的竞技水平和经济状况会不会好转也是未知数。但关心辽足的人们心情不会变,还是希望球队能渡过难关,辽足这支球队不应该沉沦下去。
职业足球的良性发展,青训是必由之路。辽足能在1998年和1999年重新崛起,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球队人才鼎盛。张引教练回顾往事时说:“那是在1983年的时候,我向有关领导提出,希望可以带一支青年队。最后把目光锁定在1977年和1978年出生的孩子上,因为要着眼于2000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张引将一群娃娃兵锻造成为中国足坛的一支中坚力量,那支“辽小虎”人才济济,很多球员成为后来国奥队和国家队的重要成员。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还没有哪支球队可以有如此高的成才率,这批球员也支撑了辽足十年。
“辽小虎奇迹”难以再复制,此后辽足的青训一路走低,直到2018年,也就是辽足从中超降级之后的第一年,辽足俱乐部下大力气狠抓青训,并完成了6级常设梯队建设,今年正式完成了9级梯队建设,年龄段包括U19到U9。各级青超联赛中都有辽足梯队的身影,U12队则参加了多站东北联盟杯比赛,在小球员的培养上,辽足俱乐部以省会沈阳为中心,辐射省内和省外,在2018年年底,设立了10个区域青训中心,涵盖沈阳市内5区及周边地区。
但是,梯队组建时间相对较晚,需要较长成长期,辽足当前的情况却是急需输血,俱乐部的投入是球队在中甲站稳脚跟的关键。中甲靠外援,辽足如果不想像今年一样受煎熬,外援升级是第一要务。穆伦加已经不堪大用,辽足所需要的外援,是一名自己能解决问题的强力前锋,辅以一名在中场能组织和防守的球员,此外,板凳席上还要坐一名水平相当的替补。
往长远看,辽足继续留在中国足坛顶级联赛中,是辽宁足球在中国足球的大局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一步。2022年亚洲杯已经花落中国,在国内承办城市的竞争中,沈阳早早出局。对独家承办过2001年十强赛、承办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小组赛的沈阳来说,的确是一个遗憾。职业队成绩低迷使得城市足球氛围下降是一方面,硬件缺失是另一方面,想成为承办城市,“专业场馆建设” “青训发展推动”“足球发展指标”“城市综合实力”4项指标缺一不可,其中,“专业场馆建设”明确要求申办城市须在2022年年底前拥有一座专业足球比赛场馆。
就在上个月,国际足联又确定中国在2021年主办俱乐部世界杯足球赛,这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换而言之,某种意义上是在为申办并最终主办世界杯“试水”。世界杯未来一定会在中国举办,作为中国足球的重镇,辽宁不应该缺席,在沈阳筹建一座专业足球场,打造浓郁的职业足球氛围,是题中应有之义。以这样的视角观之,辽足这面旗帜不能倒下。
编 后
三篇保级之后的思考,重温辽足辉煌,剖析当今困境,指出复苏路径,对辽足爱之深、情之切,跃然纸上。
辽足曾是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更在辽沈人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辽足从中超降至中甲,人们心有不甘;今年保级路上的艰辛,更让人牵肠挂肚。好在,为辽足加油,各方的支持仍在;保级大战中奋力拼争,辽足的底蕴犹存。这一切,正是辽足未来的希望所在。
以惊险保级为契机,期望辽足重新崛起,回到应有的位置。这一过程不会短,眼前的困难不会少,但更应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愿以此语与辽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