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济南11月11日电(记者萧海川) 明德英1911年出生在山东沂南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因一场重病无法开口说话;二十来岁就嫁给了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两口子既无田地也无房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在村外墓地边上盖起一座“团瓢屋”,成了看墓人。
抗日战争的烽火席卷而来。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山村,同样遭受着日寇的铁蹄蹂躏,更目睹了沂蒙百姓与人民军队的鱼水情深。
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冲出敌人包围圈时身负重伤,一路踉跄着穿过坟冢与树林,正巧遇到明德英。明德英见状,急忙将浑身是血的小战士掩藏起来。不多会儿,两名日本兵荷枪实弹追过来。日本兵发现明德英是个哑巴,就比画着小战士的身高、打扮,追问下落。明德英见状毫不犹豫向村外西山一指。
见他们越走越远,明德英才仔细打量这位八路军小战士。她发现由于失血过多,小战士已陷入昏迷。尚处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生火烧水,便慨然解开衣襟,将一滴滴乳汁滴进小战士的嘴中。小战士得救后,明德英与丈夫又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炖成鸡汤,一口口喂给他。每天,明德英还为小战士清洗感染流脓的创口。半个月后,小战士伤愈重新归队。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首先提出了“红嫂”的称谓。明德英被称作“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在1995年离开人世,但她声名不朽、精神长存。她与沂蒙红嫂群体诠释的沂蒙精神,感动了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