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图片说明 ① 桓仁八卦城街道干部群众共同歌唱祖国。 ② 科技服务队在康平县曹家村开展技术咨询。 ③ 北票市蓬莱社区志愿者为孤寡老人包粽子。 ④ 彰武县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家志愿者指导孩子书法。 ⑤ 丹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特色、有效果。
④
③
①
②
本报记者 王笑梅 赵 静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一年来,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我省扎实推进——
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我省把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列入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
出台《辽宁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高标准推进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各级党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抓紧抓实,试点县(市、区)党委承担起主体责任,县(市、区)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点)3000多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万余支,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120多万人,推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3000多项。今年10月,在原有15个省级试点的基础上,12个县进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行列。
构建整合化平台 让基层资源活起来
“我们用一个APP,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融媒体中心全部打通,有效地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把党的温暖送到基层。”说起县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抚顺县委书记宋一甲首先提到了资源整合。
以县域为整体,我省高效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让各类资源活起来,连通共享,形成合力,切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强起来,让服务群众工作在基层实起来。
聚焦群众需求,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完善工作组织架构。在中央要求的中心、所、站三级架构基础上,部分地区又加了一级——“点”,形成四级网络。
不另起炉灶,也不简单“贴标签”“翻牌子”。过去,我省不少部门在基层均有服务资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对基层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网络平台这些资源,各试点地区统筹调配使用,妥善协同运作。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涉农惠民项目、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等资源,在一个主题下向农村基层聚焦发力,握指成拳。
整合盘活资源,形成了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融通、网上和网下相叠加的传播覆盖扩大效应。
海城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凤城满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互联网+”模式,以中心云平台将实践中心、所、站及各实践基地、志愿服务队等,实行“一张网”管理,并与“文明凤城”网站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建设常态化队伍 让志愿活动火起来
11月5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新时代爱心志愿服务队”来到普乐普镇老漫子村和牛毛沟村,帮助贫困户辛学方、赵希君家扣过冬大棚。这支15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队长陈刚是县东山中学教师,“每次有活动,只要在服务队微信群里说一声,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抓手,而志愿者则是主体力量。我省在推进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保障建立起一支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文联、妇联、科协、司法、共青团等部门单位的人才优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有了专业队伍;吸收老党员、老干部、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有了特色队伍。
依托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大连市金普新区组建起志愿服务六大工作联盟,组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大石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7支分队,重点对全市实践所、实践站提供专业指导、队伍培育和活动孵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盘锦市,横向建立理论宣讲、卫生健康等12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纵向建立了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79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次。
打造品牌化活动 让精品项目立起来
文明实践活动有底蕴、有内涵、有影响、有力量,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
我省各试点聚焦农民群众需求,把文明实践活动设计成集价值引领、公益实践、文化创建等功能于一体的有机体,形成了一批有主题、有新意、聚人气的精品项目。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铁岭市以“先进文化进万家工程”为品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活动,以文化人。
强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辽阳市抓载体创新,开展了“三关爱”“邻里守望”“我在社区做义工”“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等主题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锦州市精心打造“周末文化广场”品牌活动,以音乐、舞蹈、戏曲、小品、曲艺、情景剧、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风尚、促进和谐发展。
在丹东,“市民业余学习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生活百科、人文历史、法律常识等系列课程受到追捧,开讲超千场,受益群众5.4万余人次,品牌效应明显。
在北票市,“德耀北票”行动家喻户晓,“一十百千万”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一”是确定每月5日为全市道德活动日;“十”是每年评选表彰10名最美人物;“百”是每年开展百场次道德宣讲活动;“千”是挖掘整理1000个道德故事;“万”是开展万张笑脸随手拍征集活动。“我们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群众,用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北票市委书记张秀军说。
开展精准化服务 让百姓的心暖起来
只有了解群众真正的需求,文明实践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瞄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省各试点地区普遍开展精准化服务。由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分级“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定制服务”普遍开花。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聚人气,解民忧、暖民心。
10月29日,接到农民“点单”,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兆彤一大早就来到东港市黄土坎镇扬名村讲课,在大棚里手把手指导农户,“草莓苗感染炭疽病病死,需要药剂灌溉抢救,再进行补苗。”听了姜兆彤的讲解,草莓种植户们的心里有了底。
脱贫是困难群众最期盼的大事。北票市开展“万名党员拉手贫困户”文明实践活动,全市3.4万名党员干部与1.58万户贫困户结对子,每个月“走亲戚”,已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345件次。
精准暖心的服务让群众受益。本溪开展“圆梦微心愿”行动,由驻村“第一书记”收集整理“微心愿”,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各志愿者团队认领,帮群众圆了一个个梦想。北镇市爱心天使团“恒爱行动”长期资助贫困学子,“爱心超市”为低保户捐献粮油等生活用品,使低保户感受到了社会温暖。葫芦岛市龙港区社区里开展亲子关系辅导、心理辅导等活动,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自从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文明了,工作更好开展了,像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我们村推广得最省劲儿,干得也最起劲儿。”昌图县长发镇长发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赵海清深有感触。
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既注重心理疏导,又注重精神抚慰,各地把文明实践活动做到了百姓心坎里,也促进了农民观念的变革,弘扬了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