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座谈会“五问”

在守正创新中强起来实起来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唠唠咱村儿文明建设那些事。

嘉宾JIABIN

田鹏颖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孙永东 铁岭县委书记 铁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

许晓静 北票市城关街道蓬莱社区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

王志祥 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

陆万长 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

主持人ZHUCHIREN

本报记者 徐铁英 王坤 葛红霞

开场白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报邀请了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志愿者,围绕如何推动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问题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是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是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目前,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田鹏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在全省范围内学习、研究、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平台,建设步伐快、推进程度深、传播效果好。我在铁岭西丰县给近200名村民骨干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两个小时的讲座,大家很少有走动,更鲜见中途退场,这说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到了咱农民朋友的心坎里,他们通过这一平台学习理论知识、获取先进文化。

孙永东:铁岭县重新整合了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了八大平台,特别是搭建了理论宣讲的大众化平台。在铁岭县利用党员教育管理视频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教育课堂网络直联;在农村实践站、农资商店、超市等场所,增设了“学习强国”加油站,网络免费使用;在农户家中建立了“炕头学堂”,组织志愿宣讲员到“五老”人员、先进典型、致富带头人等家中授课;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成立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答疑解惑,真正实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志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对于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是一件大好事。中心、所、站组织的各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落地有声,受到群众欢迎,实践站已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学习科学理论、丰富文化生活、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的重要平台。

问题2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创新体制机制的?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服务精准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永东:铁岭县在县、乡、村三级为单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实践基地和实践点作为补充和延伸,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的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制定了“五单五化”工作法,设计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帮助群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点单”。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服务群众30多万人次。

陆万长:针对群众所需,我们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公民道德、法律知识以及农业技术,使不同层面的群众都能从中受益,增长才识、掌握本领。针对有些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大讲堂开讲时,避免生搬硬套,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让大家愿意听、记得住。

许晓静:蓬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列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为居民提供“菜单式”在线点单志愿服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实践站“接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回路,制定“AB岗”工作制度体系,把“临时任务式”转变为“长期品牌式”志愿服务。同时,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值班主任岗,切实解决以往居民办事“等主任、等公章”问题,实行值班主任首问负责制,保证谁接待、谁负责到底。

问题3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对接群众关切,要把做好线上工作与线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两个结合将如何实现?

孙永东:我们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实现在扎根基层中服务基层、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实施“先进文化进万家”工程,组织县乡文艺志愿者编排内容向上的小品小戏到村屯巡演1400多场。全县14个乡镇和两个街道还建立了“雷锋超市”,贫困户可以免费获得捐赠的物品。建立“垃圾兑换银行”,村民将农药瓶、废电池等废品送往“银行”兑换生活日用品,政府统一回收处理,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王志祥:建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文明实践网络服务平台点单系统,在线上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扶贫帮困、守护家园七大平台,设计了50个文明实践项目,把线下县乡村、党政群的所有志愿团队整合在一起,实现志愿服务资源共享。群众在家中可用手机微信进入点单系统,实现了点单不出门、服务送上门。

许晓静:蓬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社区论坛、生活资讯、呼叫服务中心等板块享受在线服务。同时,文明实践站开通了一部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一个社区志愿QQ群和一个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每天安排志愿者值守,及时接听、回复居民来电和留言,通过点对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

问题4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运行机制去推进,我们的志愿服务是否能满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是否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孙永东:我县共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350多支,志愿者近4万人,其中常规化志愿者服务队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人员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个是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在职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另一个是由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驻村“第一书记”等组成的专业队伍和特色队伍。特别是村级志愿者,在村屯环境治理、生产生活互助、邻里纠纷调解、民生服务代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志愿服务触角真正下到村屯,进入百姓家中。

许晓静:蓬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点”“面”结合,实现了网格全覆盖式的志愿服务,基本可以满足群众需求。把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问题作为突破点,引导党员发挥专长,找准结合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小阿姨伴读”志愿服务项目,为放学后无人接送的孩子提供看护服务,特别受欢迎。整合资源,将驻街单位、先进人物、专业人士等吸纳进实践站中,目前社区有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1126人,线上接单服务895人次,线下“订单式”服务725件次、受益2120人次。

陆万长:我觉得要进一步加强志愿者这一主体力量,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和阵地建设,才能真正满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一方面,要调动当地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村民志愿者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影响其他村民;另一方面,要整合各方资源,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缺乏、资金缺少、志愿服务经验不足等问题,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方面共同支持的局面。

问题5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将如何补齐这些短板、弱项?

田鹏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变“群众需要我做什么”为“我能为群众做什么”。要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等机制,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特别是针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部分农村,要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许晓静: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多、面广,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结构、技能水平、活动方式都相对单一,志愿服务供给能力有限。我们计划通过加大志愿者的招募力度,吸纳更多技术类的志愿者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来,提升实践站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孙永东:基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缺乏专业性指导,活动质量不高,与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下一步,铁岭县将对各实践所、实践站指导教师的需求情况进行摸底,分级分类组建志愿服务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对社会认可度高、基层群众反响好的文明实践所、实践站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对工作中勇于奉献、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群众给予奖励,推动志愿服务力量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