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安徽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今年10月,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今年1至10月,长江流域安徽段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1%,为2016年国家监测和考核以来的最高值;2018年,安徽省空气PM2.5平均浓度近年来首次降至49微克/立方米以下……安徽严把红线、严守底线,坚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追求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

从源头修复

水清林绿“颜值高”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县汇集成为千岛湖。深秋的新安江,江水清冽,两岸山岭绵延起伏。白墙黑瓦的徽州民居,在色彩斑斓的山林间时隐时现,宛如一幅绵延不绝的山水画廊。

“为保护一江清水,两岸群众转变生产方式,从养殖业逐步向种植业和旅游业转变。”黄山市徽州区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蒋红艳说。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目的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如今,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8年,安徽省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经验推广至全省,安徽121个断面纳入补偿范围,涵盖全省境内的淮河、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

山水相依,让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风景。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违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安徽省自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五级林长体系,设立5.2万余名林长,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作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城市旌德县在推进林长制改革中,通过以林地入股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全域旅游等5种方法促进林农增收,真正做到了“护绿生金”。安徽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已有21个省试点或全面推开林长制改革,入选中央改革办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

响应美好生活需求

严守底线抓治理

夜幕降临,乘船至芜湖市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两岸霓虹闪烁,古老的中江塔、设计现代的芜湖大剧院、鳞次栉比的高楼,在变幻旖旎的灯光下,如画般倒映在江水中,构成一幅“十里江湾”美景图。

三年前的情景大不相同。美加印象小区毗邻长江,业主方金贤说,以前这里不光脏乱差,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乱七八糟的都是各种船,哪有现在这么漂亮,白天是花园,晚上看夜景。”

中石化安徽芜湖分公司油品码头当时就在这段江岸边,在距离码头仅百米远的下游,是供应着部分芜湖居民日常饮用水的自来水厂取水口。(下转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