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木村摘下了“贫困帽”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08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11月5日,在凤城市东汤镇房木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国伟对记者说:“咱村能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

2016年初,丹东市司法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房木村。两个月时间里,队员们每天天不亮就走访农户。

房木村主要以柞蚕、生猪、肉食鸡、板栗等农产品种植、养殖为主。别看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但扶贫工作队的曲峰等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村里基础条件太差了,尤其是道路,一下雨路上就满是泥坑,人出不去,农产品也被困在里面了。”曲峰说。就拿蚕茧来说,每年村里春蚕、秋蚕的收购价都是全市最低的,就这样,还有不少收购商因为路难行不愿意进村。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集体账面为零,房木村也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驻村扶贫工作队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对全村河道进行加高、加固工作,防止河水上涨,淹毁田地。积极推进路面硬化工程,同时拓宽路面,修建4处便桥,还在道路沿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年时间,房木村铺平了村民致富的道路。

在3组村民黄万征家,记者看到黄万征正和收蚕的客商谈收购价。不远处,挖掘机正在进行河道拓宽、河床加固作业,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将架起一座便桥,同时进村民组的黄泥路也将变成3米多宽的水泥路。“以前路不好,蚕茧卖不出去。现在路马上就要修好了,客商也开始上门来收购了。我估算了一下,等水泥路修好后,1公斤蚕茧能多卖5元钱。”黄万征说。

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还通过土地流转在村里建成了小浆果种植基地,争取资金建起了高标准大棚。现在,村集体每年保底至少5万元收入。

翻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记录簿,4年来,累计帮助房木村筹集资金近500万元,完成水泥路面近13公里,修建文化广场两处,改造危房15户,完成河道清淤2公里,村屯道路绿化5.5公里,帮助村里实现贫困人口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如今,房木村已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