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战略意蕴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07日

王天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巨大成绩,“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的十九大对政治生态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彰显出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意蕴。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保障。净化政治生态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体系层面与主体能力层面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党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自然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才能有效提升党内治理能力,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因此,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体现加强党内治理的战略考量,是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政治环境的优化。良好的政治环境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站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高度对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战略规划,体现政党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升治理主体的能力,特别是治理主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政治生态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站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高度部署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旨在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更加有效地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

净化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战略前提。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大熔炉,能够淬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进行的战略谋划。

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政治生态的优良。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充分体现,而且具有提升党员素养、锤炼党性修为、培育党员信仰的重要功能。党员干部的认识、信念、感情和判断都是在日常工作环境中培养的,这种工作环境本身就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信念就会出现动摇,就会出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具有重要战略意蕴。

另一方面,政治生态优劣直接影响党员干部能否廉洁自律和正确认识与使用权力,影响党内角色关系是否规范。第一,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必须建立在崇高的信念伦理和坚实的责任伦理基础之上,而政治生态是培育和涵养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重要外部环境。第二,只有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才能正确认识与使用权力,进而有效防止权力关系异化,斩断上下级之间通过利益输送而形成的腐败链条,防止形成人身依附关系。第三,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有效保障党内角色间的规范明确清晰。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保障各种制度、规章、程序、流程的正常运行,而这些都是规范党内角色关系的重要“控制器”。只有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才能实现党内角色间的权责明晰、范围明确、行为适当。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战略要求。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在执政党以及全社会内部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量而进行的重大部署。

一方面,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这种软实力体现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等方面。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国家的财富,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政府清廉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政治清明则能够影响社会风气,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

另一方面,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助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最终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进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政治生态好坏关系人心向背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于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立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厚的战略意蕴。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社教研部,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政治生态思想的逻辑理路与战略意蕴研究(课题号: L17AKS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