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在展板前感慨万千。
一张黑白老照片,再现了营口乐器产业曾经的辉煌。展板前,东北钢琴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郭凯感慨万千:“营口生产的钢琴等十余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郭凯是1998年从东北大学毕业进入东北钢琴厂的机械制造方面的高才生,也是20年后从德国归来的“琴专家”。
新中国成立前,东北没有乐器生产厂。1952年,我省决定在营口建乐器厂,从上海、苏州等地陆续调来370多名乐器生产人才,打造营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产业。营口与广州、北京、上海一道,成为全国四大乐器生产基地。
1989年,东北钢琴厂通过买断世界十大名牌钢琴之一的瑞典“诺的斯卡”,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中高档钢琴的历史。半手工甚至全手工生产的乐器产业,能在1998年招收郭凯等一批机械制造的高才生进厂,发展态势由此可见。
开放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冲击。2005年,东北钢琴厂引入外资,产品转向出口为主,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出口量跌入谷底。“东北钢琴”从市场退出,约1500名员工陆续南下,直接带动了南方一大批乐器企业的兴起。郭凯当时去了湖北宜昌一家钢琴企业,后又被派往德国工作。
今年,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推进下,东北钢琴厂实现资产盘活,像郭凯这样被“初心”召回的老员工已达四五十人,停摆10年的老车间重新热闹起来。
“对我们来说,东北振兴更有情结和使命意味。”郭凯说,他们会珍惜机会、不枉等待,将“东北钢琴”的传统优势与国际最新技术相结合,恢复“东北钢琴”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奏响营口“中国乐器产业之都”的时代强音。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张继驰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