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共谋振兴

——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述要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本报记者 史冬柏

11月1日,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沈阳举行,1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对辽宁及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有价值的思路与建议。

加大智库间合作共建。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发展任务越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智力支持。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对辽、苏两省智库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深化合作共建,共谋发展思路。开展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在“合作重点”部分明确提出“深化智库合作”,要求共同推动两省智库之间深化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开发园区、科研单位等多方主体,举办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围绕两省转型发展开展深入交流研讨等。今年是辽宁和江苏开启对口合作3周年。3年来,两省社会科学院主动加强对接,不断推进学术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以智库共建推动两省对口合作的有效路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智库资源的有力支撑。接下来,要继续深化两地智库合作,推动实现发展理念共享、工作经验共享和规划成果共享,为对口协作发展提供更多更有质量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服务。

推进创新与开放两大动能集中释放。与会专家认为,创新与开放是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发展的基本引擎,再创新、再开放则是新时代推动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难得机遇。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融入传统制造业,有助于促进其形成创新优势。接下来,要以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为着力点,营造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具有高度创新活力的区域发展环境。发挥辽宁固有科技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创新集群,形成发展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构建网络、平台、制造应用等体系,落实“数字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等理念,探索应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强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创新思路谋划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通过成立东北振兴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中作用等举措,不断夯实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基础。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与会专家认为,辽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和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支持力度,各类资源正加速向辽宁集聚,为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的机遇。产业转型升级既体现为传统产业再造,也体现为新兴产业培育。比如深圳,早在2013年即制定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政策,2017年规划建设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一批富有引领性的未来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为东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有益启示。接下来,辽宁应积极推进关联性产业间融合渗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竞争力提升与价值增值,特别是在明晰主攻方向,打造产业“名片”;加大培育力度,突出产业特色;整合科技资源,增强创新能力;打通金融“血脉”,增强企业活力;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