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头工尾” 身价倍增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上接第一版)近70家农事龙头企业、500余个专业合作社,带领5万余名农民走上了合作化经营道路,并形成了以人参、道地药材、保健品、绿色食品及康养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

——厚搭平台,资源丰产业聚。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加快产业聚集。于是,阜新的花生引来了鲁花,西丰的高粱引来了贵州茅台,辽西北的生猪养殖引来了正帮集团、广州温氏。

——差异布局,强化区域特色。我省明确提出,依据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势农产品资源和现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合理布阵:沿海打造出口型、精深型、科技型、牵动型农产品加工业;中部平原发展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业;辽东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在辽宁,工农互融互促的局面正在显现。

依托千亩杂粮基地,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羊角沟镇十八台村建起加工厂,小米产品畅销北京、深圳等地。村民魏守来给记者算账:“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收农户谷子,相当于让出部分深加工的利润,我们每亩比别人多挣400元,当然愿意跟着合作社干。”

城乡、工农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依靠农产品加工业也在弥合。朝阳凌源市北炉乡北炉村,一车车辣椒、豆角源源不断送进辽宁晟昱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村民潘玉华在车间择菜每月收入2000元,“家里不耽误,务工有工资,好着呢。”

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我省农产品深加工体量和质量“双升”。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57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销售产值1950亿元,增长约8%;全省21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655亿元,同比增长9.01%。

“农头工尾”同样承载起乡村振兴的希望,我省正在起草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已把“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列入文件。

田野上秋色盈目,车间里机器轰鸣。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