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监管者向服务者转身

——锦州海关巧用“加减乘除”法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23日

关员深入企业了解光伏产品生产工艺。

锦州海关推行港口全天候无间断监管服务工作机制,确保货物“零等待”进入作业环节。本版图片由王俊、仇彤摄

高 扬 本报记者 张继锋

核心提示

推行港口全天候无间断监管服务工作机制,通关时间由过去的平均20天缩短至现在的4.5天;实施“一企一策”,结合企业特点量身定制“服务清单”;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切实做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多举措指导光伏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政策,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锦州海关努力实现从监管者向服务者转身,巧用“加减乘除”法,擦亮服务品牌,创新监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效履行海关职责,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在举措上做“加法” 服务笃行务实

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无缝链接”监管服务。锦州海关下大力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港口全天候无间断监管服务工作机制,做到“宁让人等船,不让船等人”,保障进出口货物第一时间通关放行,确保货物“零等待”进入作业环节;与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查验模式形成合力,大大缩短通关放行时间,通关时间由过去的平均20天缩短至现在的4.5天。今年以来,锦州海关共监管查验进出境货轮600艘次,为企业节约滞港成本950余万元。

探索“开头一公里”服务新模式。锦州海关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服务新模式,实施“一企一策”,结合企业特点量身定制“服务清单”。提前介入,为企业解决行政审批政策和程序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厂房前期规划、溯源控制、安全管理、自控自检等方面进行指导,确保企业申请一次性通过审批,第一时间生产运行,打通出口通道。几年来,锦州海关有力推动“锦州小菜”抓牢日本市场,“锦州鸡蛋”扩大出口规模,“锦州鲜花”走进韩国家庭,芦苇制品首次出口英国,“锦州制造”成功走出国门。

紧盯重点项目实施“全流程”服务。锦州海关提前介入锦州市重点项目锦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制定支持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的工作细则,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宣讲物流中心监管设施建设标准、验收程序、运营规范;对项目申报书、建设设计规划等申报材料逐项进行专业指导,积极协调海关总署、沈阳海关推动审批进程,切实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

在优化上做“减法” 服务便利高效

积极推进签证服务便利化。锦州海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能,缩短办理行政许可时间。与企业主动沟通,推行“首问负责制”,切实做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增强企业获得感;落实取消各类审批手续政策,实施无纸化备案、申报、签证;提高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出“零见面签证”服务,推行代理签、预留签和快递签等便捷签证措施;推出“在途”“到港”货物补签政策,按照原产地规则及时补发证书,送优惠上门。

个人国际邮递物品缴税进入“e时代”。锦州海关积极推动邮件监管现场上线“税款移动支付平台”,行邮税征收由此步入移动支付时代,这是继旅客过境可以用手机移动支付行李物品税款后,海关实施的又一便民举措,从而实现了辽西地区个人收寄国际邮包手机移动支付税款全覆盖。收件人使用手机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等二维码扫码支付方式缴纳税款,缴纳时长也由以分为单位缩减至以秒为单位,进一步提高了海关现场通关效率。

畅通渠道,实现关企沟通“零距离”。锦州海关通过送政策下企业、定期召开政策宣讲会、设立单一业务专项联络员、建立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建立海关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可公开的海关监管服务政策、业务办理信息、具体事项通知、温馨提示等内容,促进工作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业务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关企双向互动。

在风险上做“除法” 服务安全贴心

打击贸易欺诈,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锦州海关针对锦州港口岸大宗商品多、货值高、短重情事频发的情况,持续开展口岸“天平行动”,打击国际贸易中的重量欺诈行为。锦州海关建立了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实施风险研判,定期对关区进口重点敏感商品、国外发货人、装货港口等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对问题船舶重点关注,对问题进口商和装货港口进行警示通报;严格执行重量鉴定业务作业指导书中关于衡器鉴重、水尺计重、容器计重的现场作业要求;通过审核卸载计划、实施衡器校验、强化散装商品监管、提升计量室管理水平等方式,对大宗商品计重实施全过程监管,精准防范化解贸易欺诈风险。今年以来,共检出锰矿、铅精矿、铜精矿、原糖等商品短重33批次1564.62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20.02万元。

助力澳大利亚珊瑚引入国内市场。锦州海关严格把控进境水生动物安全风险,帮扶建成锦州首家进境观赏水生动物隔离场,实现锦州进口水生活体动物零的突破。锦州海关实施以完善硬件设施为重点的帮扶策略,设立关企业务联络员,加强信息互通,对隔离场地面硬化、布局优化、给排水设置、监控设施等进行全方位专业指导,使其获批东北地区首批A类隔离检疫场资质;对进境珊瑚严格隔离检疫,指导企业对隔离检疫场场区、装载容器及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今年以来,已有6批共9个品种244.9千克澳大利亚珊瑚经隔离检疫合格后,顺利销往国内市场。

强化宣传教育,树立企业法治意识。锦州海关以“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在报关、监管、查验等一线业务场地设立海关法律知识宣传台,开展普法宣传;选派海关法制宣传员送法进企业,全面宣传最新海关规章、政策措施;在邮检、货运渠道,着重加大严禁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和疫区冻品走私犯罪活动的专项宣传;帮助企业强化法治意识,增强遵法自觉,做到守法经营。

在帮扶上做“乘法” 服务效能倍增

原产地证助力光伏企业掘金“一带一路”。锦州海关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多举措指导光伏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政策,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锦州海关根据公司出口产品实际情况,为企业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积极主动走进企业、走近行业,举办优惠原产地政策宣讲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精准施策、定向帮扶;利用“互联网+海关”、单一窗口、原产地综合服务平台等多渠道开展原产地申报和签证,让海关工作向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助力“中国制造”畅销海外。今年以来,锦州地区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太阳能电池组件56批次,共计674353块,货值3.6亿元。

推动“锦州小菜”品牌牢牢抓住日本市场。锦州海关全力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为“锦州小菜”量身定制“全链条监管帮扶”政策。提前介入,深入企业送标准、送政策,在前期给予技术指导;从“源头”抓起,对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督检查,围绕种植管理、农业投入品控制、病虫害防治进行全程指导;加强与企业沟通协作,分析研判重点风险,指导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自检自控能力;严把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对生产过程和成品实施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控。目前,“锦州小菜”已销往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其中,出口日本品种20个,共计377批次5500吨,货值475万美元,在日本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关税保证保险”为企业节约流动资金3.197亿元。锦州海关全面推广关税保证保险业务改革,针对关区进口货物以原油、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为主、单票货物涉税金额大的业务特点,筛选出辖区重点企业名单,逐一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对比关税保证保险与传统担保方式存在的优势,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变以往银行保函和保证金的通关担保模式,通过关税保证保险模式办理缴税业务,无须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解决了企业向银行申请信贷难、成本高的问题,也为国家税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锦州海关共受理16家企业的关税保证保险56份,为涉及税款总额3.197亿元的进口货物办理了担保放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