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海关归类”助企业快速通关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23日

大连海关关员向客户介绍“归类智能导航系统”。黄 扬 摄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核心 提示

大连海关紧紧围绕海关总署建设“互联网+海关”部署,以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探索推动“互联网+”与归类审核通关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监管通关改革,探索开展归类尊重先例制度试点。自试点启动至今,共计900票引用先例报关单实现快速通关,涵盖商品项1336项,无阻碍通关691票,平均用时仅33分钟,缩短90%以上通关时间。

大连海关坚持推进执法统一性建设,以运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海关归类审核通关整体效能为着力点,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积极开展归类尊重先例改革探索。一方面,多次走访外贸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关税部门与技术部门在组织相关业务专家集中研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论证、联合攻关,先后制定《大连海关实施归类尊重先例制度操作规程(试行)》及《大连海关归类尊重先例制度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并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培训,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结合大连关区进出口商品实际,以商品代表性、企业影响力及企业信用为标准,大连海关选取30家进出口企业进行试点,并运用搜索引擎技术对试点企业两年内报关单数据进行分片,构建有效索引,提高检索查询效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文本相似度分析、中外文转换、中英文同义词等新技术,对海关现有归类数据及经实际审核后的试点企业报关单数据进行清洗归类整合,并以整合后数据为基础建立分布式归类尊重先例数据库,实现先例数据有效分布式存储和面向互联网企业用户的公开查询。

2018年1月22日,大连海关12360微信“归类智能导航”公共版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零门槛的归类查询服务。相关数据覆盖大连关区50%的进出口商品,支持多关键字、同义词智能搜索,在企业和海关之间建立起“服务—反馈—改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严格数据把关,及时动态维护。坚持计算机自动智能筛选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建立先例数据入库审核机制,对先例数据严格把关,并及时根据《税则》转换、《税则注释》修改转换,构建多时点版本先例数据库以满足不同时期先例数据查询要求、本国子目注释调整情况实施先例数据动态维护。目前归类先例数据库已包含14.1万余条先例数据,基本涵盖试点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

以先例数据库为依托,进一步强化业务现场与归类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改变以往审单、查验及归类部门重复审核归类的模式,实现引用先例数据免于归类审核。借鉴“一次申报、分布处置”改革经验,建立归类一致性协调解决机制,明确对先例归类结果存在异议的应先正常通关,事后由归类职能部门对异议进行专业认定,以维护企业权益。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通关先例报关单进行汇总整理,再利用“双随机”进行核查,对发现存在伪瞒报情事按照海关法规从重处理,同时量化先例制度执行情况评估指标,从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率、企业满意度、税款影响率、差错率、通关效率五个维度对汇总数据进行评估,对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做到在便捷服务企业通关的同时,保证后续管控有效。

增强企业获得感,释放改革红利。自试点开展以来,共计900票引用先例报关单实现快速通关,平均用时仅33分钟,平均通关时间缩短90%以上,大幅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且基本实现无纳税纷争,赢得试点企业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