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微评WEIPING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16日

编者按: 目前,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也就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何更好地发展新文创产业,让人们“生活艺术化”,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听听评论家们怎么说。

文化创意的发现之旅

刘恩波

多年以前,“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曾经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但是,限于那时国家经济实力还处于平缓上升阶段,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能力,因此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潜在能量,还不可能被激发出来。

最近几年,旅游经济带动了新型的产业链。由此拓展出崭新的文化创意行为。

赖声川在他谈创意的书中曾经指出,创意是发现的旅程。

可以说,随着经济购买力的增加,人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文化消费之举,逐渐呈现“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就此达成共识,那就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创产品是扩大文化内需的重要力量”。

毋庸置疑,文化创意产品,浓缩代表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消费的高层次需求。随着博物馆、展览馆文化日益走到前台,随着旅游从以前的跑景点、吃住享受推进到购买五光十色的纪念品,随着整个文明状态和层次的转化与生成,为消费者提供日新月异的文旅产品,就成了当地旅游部门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的重中之重。

与其带着美好的回味踏上归途,不如用实体物化的形式凝固浓缩那种精神上的依恋和寄托,于是,一幅烙印着名山大川风景的绘制品、草编木刻的家饰、宣纸烙画、打磨成珠的经文手串,等等,都汇聚了来自民间手工艺人的热情和智慧的精华,成为游客们津津乐道的充满“生活艺术化”的见证与信物。这其实就是文化消费的魅力所在。而只有当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火了,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乃至消费反馈机制,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心才会进一步落到实处。文旅创意拉动文化内需,不仅是一时之需,更是长远之计,可谓任重道远,大道通天。

让思想也参与旅行

牛寒婷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我游览了两个同样力图彰显文化内涵和异国情调的旅游景点:一个是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漫谷度假小镇,另一个是河北北戴河的阿那亚社区。依山而建的前者充满欧陆风情,掩映在林间的城堡、喷泉、树屋都别有意趣。也许是近来的阅读太多牵涉地中海文明吧,在这个小镇,无论是雕塑的精美细腻,还是巨幅壁画的摄人心魄,都能让我浮想联翩。而坐落于北戴河黄金海岸的后者,那细沙之上的孤独图书馆与别致的礼堂,更是勾起了我对希腊海滨那一片片白色建筑与蓝色海水的憧憬。

这两处景点都游人如织,显然,这种诉诸深度文化体验的旅游项目受到市场的青睐。甚至,投资者通过限制性营销策略和消费门槛所传递出的心理暗示都格外成功:亲爱的游客,你的消费虽然高昂却很值得,因为你购买的是高大上的“文化”。

是的,这精雕细琢的“文化”的确在某种层面上吸引了我,让我兴奋和惊异。可惊异过后,兴奋之余,我的不满足感却油然而生,这种在旅游景点中通过走马观花所实现的“深度体验”,所采撷到的东西实在粗略。近年来,被冠以“文化”的游玩活动越来越红火,可在这红火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物质的身体化旅行大步流星,而思想的精神化旅行则步履蹒跚。其实,知识的累积、情感的充实、精神的丰盈,从来不能一蹴而就,若缺少了思想的游历,再好的文化景观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般的符号与标签。所以我想,既然唯有富足的心灵生活才是生产深度体验的肥沃土壤,那么,在迎接未来一个个满载风格迥异的度假小镇或样貌参差的文化社区的红火长假时,我们不妨也考虑到,应该尽量让思想也深入地参与我们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