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古迪纳夫:史上最高龄诺奖得主

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把自己比作不断向前爬行的龟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11日

10月9日,在英国伦敦,约翰·古迪纳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新华社发

核心 提示

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告诉媒体记者,他庆幸自己没有在65岁时退休,得以继续工作30多年。

古迪纳夫现年97岁,是迄今获奖时年龄最大的诺奖得主。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因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9日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坚持爬行”

古迪纳夫在固体化学界一定程度上是公认“大拿”,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工程学教授。9日得知获奖时,他正在英国首都伦敦准备接受另一奖项。

他超越去年96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阿瑟·阿什金,成为诺奖100多年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他说,没有想到会获奖,为自己的研究产生全球影响而自豪。他庆幸65岁时没有退休,因而“多工作了33年”。

他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把自己和同行比作不断向前爬行的龟。他说,一些事情30岁时可能没有明白,但大家一直坚持前行,“龟必须坚持爬行”。

古迪纳夫在德国耶拿出生,父亲当时正在那里读博士。他从小数学成绩优异,后来就读耶鲁大学,曾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

虽然年近百岁,古迪纳夫不想退休、颐养天年,而是坚持工作,正在研发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即“超级电池”。他自嘲,年龄对他而言是优势,因为“不必担心要保住工作”。

三人同行

与古迪纳夫一起获奖的是77岁的美国宾厄姆顿大学化学教授斯坦利·惠廷厄姆和71岁的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誉研究员兼日本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

惠廷厄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几十年前的研究能带来这么大影响,数百人在整个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默默耕耘,奖项是对整个领域的肯定。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的保罗·考克森告诉法新社,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有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几乎全部使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吉野彰说,希望锂离子电池技术能够推动各国更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创造一个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社会,应对气候变化。”

他说,优秀科学家需要灵活的头脑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有趣的是,吉野彰本人先前一直排斥使用手机,直到近几年才开始使用。

“充满未知”

三名科学家分别为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发明作出独特贡献。

惠廷厄姆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超导材料,20世纪70年代受聘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而这家企业当时正投资研究储能技术。惠廷厄姆使用金属中最轻、可漂浮在水上的锂造出一种轻型电池,可产生2伏特电压,但性能非常不稳定。

以惠廷厄姆的研究为基础,古迪纳夫使用另外一种金属化合物使电池产生的电压达到4伏,但对商业应用而言仍然不够稳定。

20世纪80年代,吉野彰用锂离子替换锂并使用碳材料作为一极,降低电池起火的风险,从而为第一批安全、耐用、可充电的商用锂离子电池1991年上市铺平道路。

三名获奖者说,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和应用领域的工作仍在继续。

“锂离子本身仍充满未知,”吉野彰说,要向97岁高龄仍坚持研发的古迪纳夫学习,“只要还活着就要继续研究”。

吉野彰说,他几乎每年都会去拜访古迪纳夫。“在他(古迪纳夫)面前,我就像他的儿子,”吉野彰说,“他把我照顾得很好。”

王雪梅

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