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请等一等环保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11日

司成刚

国庆节长假,辽东山区花红柳绿,秋色满园,乡村旅游又“火”了一把,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和民宿,家家游客盈门,从业者挣得盆满钵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水旁出现了污流,青山边留下了垃圾。凡此种种,主因是乡村旅游发展得太急、太快,把环境保护抛在了后面。乡村旅游亟须等一等环保,二者应保持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想当初,乡村旅游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全国迅速铺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环境保护,特别是人的观念和公共环保设施建设却进展缓慢,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乡村旅游等一等环保,是说要等等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年,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之时,人们想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快发展、多挣钱、早致富,对环境承载力的思考却少之又少。如今讲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回头为乡村旅游补上环保这一课当属必然。

但凡适合搞乡村旅游的地方,往往是靠原生态景色吸引游客,如果“护景”不力,即便有景也难“卖”。更何况有些山水相依的旅游胜地,往往是保障当地民生的绿色屏障,不容有失。因此,乡村旅游须等等环保,就是要处理好“卖景”和“护景”的关系,不但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还要使其互融互促。

乡村旅游等一等环保,并不是让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消极等待。磨刀不误砍柴工。补齐环境保护短板,说到底是为旅游打基础,为产业增添生命力,本身就是发展。在操作上,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针,下功夫补齐“三块短板”。

补齐思想认识的短板。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者,要“回头看”,增强环保意识,在担起“自扫门前雪”责任的同时,引导游客爱护环境。

补齐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短板。由所在乡村牵头,结合乡村振兴,尽快为生态环境配齐和完善保护类公共设施,并用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

补齐管理和监督的短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地区密织“环保网”,给绿水青山罩上“金钟罩”,穿上“铁布衫”,用优美的环境助推乡村旅游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