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村落的拯救需文化自觉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提示

古镇古村落是传统中国的基石,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据统计,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和“空心化”侵蚀,古村落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如何保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古镇古村落,是一件很不容易而又刻不容缓的大事。《寻访中国古村镇》作者王喜根历时10年,深入全国25个省(区)市的多个古镇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最终选取1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重点介绍,旨在把全国各地拯救古镇古村落的经验拿出来进行分享,以引起大家对保护古镇古村落的重视,让古镇古村落的拯救成为一种全民的文化自觉。

既要延续历史脉络又要充实当代文化

《寻访中国古村镇》在介绍这些古镇古村落时,作者王喜根从人文角度出发,挖掘古镇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注重拯救的过程。

在古村落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走偏”的现象令作者十分痛心。如有的地方拿到“中国传统古镇古村落”的金字招牌后,还没有对村镇保护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措施就大搞开发旅游。结果投资商来了以后,“拆”字当头,粗制滥造。

实事求是地剖析存在的问题,褒扬成功的做法。王喜根在揭示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任重道远的同时,更多的是突出许多抢救保护中的亮点,以引起人们对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的思考。

1980年,各地纷纷开始拆老城建新城,平遥也不例外,但因拆城经费不足,所以动作慢了些。此后经多方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平遥总体规划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1998年11月,《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1999年以来,平遥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对一大批古民居建筑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同时拆除了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维护了古城风貌的协调统一。

古镇古村落的保护除了外观的东西,还有一个是非物质的东西。拯救古镇古村落不仅仅是修复、保护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生活。

徽州唐模古村根据黄山市古村落保护规划,唐模人对古村落原生态文化、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大力传际独具唐模魅力的祠堂文化、水口文化、孝文化,推出特色乡村旅游,为古民居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开辟出一条新路。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原为军事要塞。小镇上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不仅如此,镇内还有赵状元府第和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作为文化遗产,青岩古镇如何加强对历史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摆在青岩人面前的任务。

青岩镇从1999年开始,陆续制定各种保护规划,让古镇升级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改造:以青岩古镇、青岩堡为依托,在严格进行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多元融合的文化内涵,将古镇核心区与周边景区进行整合,形成集山水田园观光、文化体验、商务度假、户外运动为一体的青岩古镇文化创意旅游区。

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一户户“修旧如旧”的民居、一间间整洁的公厕,让青岩古镇面貌更加亮丽,旅游业态也更加丰富。

物质遗产是肌体,历史是血液,非物质遗产是外在的气质,三者共生共存,都需要悉心保护。将遗产中的精华与当代生活和文化融合起来,延续历史脉络,充实当代文化,这样才能使古镇古村落得以长久传承。

四川安仁镇有刘氏庄园、刘湘公馆等古民居27座,古街道3条。近20年来,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力下,安仁镇以古建筑为点,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不断聚集文博资源,打造文博旅游产业链,成为文博界一个独特的“范本”。

走进如今的安仁镇,以新建成的“安仁接待站”为起点,通过有轨电车、观光车、黄包车等交通工具,串起安仁老街、刘氏庄园等精品旅游线路。有8座老公馆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变身为不同产业的载体:1家画廊、3家博物馆、1间以书为主题的客栈和1座特色食馆。吃、住、游、购,功能齐全。

韵味悠长的文化遗产,也是承载文化产业的最佳载体,安仁古镇被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只有国家的文化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变成全民的文化自觉

归根结底,古镇古村落的拯救最终要靠有文化自觉的保护。这些年,国家开始确立国家名录、非遗文化、传统节假日放假、文化遗产日等等,但是只有国家的文化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变成全民的文化自觉,这个社会才能文明进步。这一点在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1997年,安徽绩溪县龙川村对古村进行恢复性保护改造。为了保护一座精美的石雕牌坊,村民们积极配合,将原来紧依牌坊而建的民居拆除,恢复了牌坊的雄姿。在恢复改造少保府过程中,村干部主动将自家的住宅腾出来,为建造胡宗宪纪念馆用,使之与少保府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安徽南部黟县的西递村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多次拒绝有关部门想把旅游开发权收上去的要求,以及试图将西递旅游经营权承包给外地客商的做法。为维护和修复古村文化遗产,这些年西递投入了大量资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三分之一为村民无偿提供。在西递村,保护古村文化遗产还被写进村规民约,遗产保护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这种当地人自觉保护古镇古村落的例子在书中有很多,不一而足。它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作者认为,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民众的自豪感,让更多熟悉当地文化、对文化保护有热情的民间人士参与到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