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种植理念 小花生变成致富果

辽宁日报 2019年10月09日

本报记者 李 越

金秋十月,农机隆隆,丰收的喜悦弥漫乡间。

拖拉机在田间穿梭,将一株株花生从土里挖出,机器震动除土,花生被甩出漂亮的弧线落地,远远一看,笔直成行。

10月1日,记者来到兴城市,田地里起花生的场景随处可见。元台子乡八里村村民赵光种了1000亩花生。他乐呵呵地说:“机械化收获效率高,一天收100亩,10天就收完了。”说话间赵光抓起一把花生,“这花生个大饱满,前阵子有专家来,测算亩产可比过去增加20%以上!”

兴城市原本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气候干旱,再加上种植结构调整,逐渐扩大了花生种植面积,而集中连片的花生地,又带来品种单一、肥料农药投入量大、土壤酸化板结、土传病害严重、农膜不易回收等问题,导致花生产能、效益下降。如何突围,让花生优质优价?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在关键时刻立了功。

“因为有一定产业基础,我们承担了2019年全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项目。划定9个乡(镇、街道)12万余亩种植区域,设立攻关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带动区。”兴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办研究员王文娟说,通过引进优质高油酸品种,推广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技术,进行土壤改良、肥料校正、全降解生态地膜应用,让大家切身感受花生种植新理念。

不过,让土里刨食的农民一下子改品种、改技术、改习惯是个挑战。为了让大家心里有底,项目对种植户进行了种子、肥料等方面的补贴,出资安装了部分滴灌设备,同时承诺回收全部花生。于是,项目一下子就铺开了。

当初抱着试试看心态的赵光,感叹小花生里蕴藏着大学问,“多亏参与了这个项目,种地省时、省力、省水,产量还高,卖价比过去一斤高出5毛钱。小花生,真是咱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