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辽宁 幸福之基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9日

本报记者 王敏娜

秋风萧瑟,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尤杖子乡尤杖子村的卫生室里,看病的村民明显多了起来。四组村民窦献林感触颇深:咱这贫困村过去没有卫生室,看病抓药得跑到60里外的县城。现在好了,有啥小毛病家门口就能治了。

从看病必须进城到小病不出村,正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巨变的缩影。从看病难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从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医疗卫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有了巨大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省各类卫生机构达3.6万个,是1978年的5.3倍;床位数31.4万张,是1978年的2.7倍;医疗卫生机构人员38万人,是1978年的2.2倍;每万人拥有医生26.4人,是1978年的1.7倍。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辽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

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

不久前,家住大连瓦房店市的肖淑珍,突发急性脑梗死,命悬一线,由于当地中心医院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最终转危为安。出院后,肖淑珍立刻敦促家人给医院送了一面锦旗。

我省县级医院很多建立时间比较早,长期以来存在着缺设备、人员,医疗水平有限的问题。“我们医院建院之初,只有一台显微镜和两铺火炕,医生和护士加起来一共12人,像肖淑珍这种危重患者只能转往大城市的医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工作人员谷平说。

“建设好家门口医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医,省卫生健康委推进健康辽宁建设,一直全力以赴朝这一目标奔跑。

一组对比可以说明问题:1978年以前,全省医疗卫生总投入不到5亿元;2017年达到1470亿元,增长了近300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设备配置、诊治能力得到极大加强,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医疗点。

近,解决的是“看得上病”的问题。当下,老百姓不但希望“看得上病”,更希望“看得好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枝叶总关情,为民乃根本。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以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受益于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政策的“春风”,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