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呈现迅猛势头

一年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34个,签约额1685.5亿元,新增注册企业3440家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8日

本报讯 记者董翰博报道 一年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34个,签约额168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目前已经成功引进并签约156个总部项目,总投资额196.1亿元,七大省属国企集团全部落户新区……9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沈抚新区管委会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周年建设发展的有关情况。

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一直贯穿着示范区建设发展。一年来,在着力完善顶层设计方面,示范区明确了高质量的发展导向。坚持产业高新化,确定了以数字经济为主线,聚焦“高、新、特”产业,确立了重点推进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等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今年前8个月,新区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9%;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加215%。

在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方面,示范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了“管理体制扁平化、开发建设市场化、用人分配企业化”的改革举措,制定涵盖23项重点任务、108项具体任务的重点任务清单,已经在不同领域形成了“项目管家全流程服务平台”“施工图多审合一”改革等24项经验。示范区实行“管委会+公司”开发建设模式,直属的6个集团公司运作规范,成效日臻显现,其中招商集团成立以来签约76个项目,投资总额320亿元,储备项目近680个。

在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示范区以数字经济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示范区目前正在同中科院、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联通等开展合作,引入了辽宁先进计算中心、玄菟云物联网平台、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罕王微电子8英寸MEMS芯片生产线、泊宝工业机器人、广泰真空装备已经在区内正式投产运营。

在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依托全省首个具有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权限的政务服务中心,示范区探索实施了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容缺受理、先批后审等新模式,审批效能不断优化提升,创造了20分钟营业执照申领、2.5小时印章刻制、1小时税务信息采集和申领发票、4小时开办企业的“辽宁速度”,展现了示范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标杆区”政务服务的高效率。一年来,示范区新增注册企业3440家。

示范区各方面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国家及省级层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在国家层面,2018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将沈抚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战略;中央财政从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补助资金10亿元;2018年、2019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9个项目,共1.64亿元。在省级层面,我省除前期已赋予示范区省、市、县三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及41项行政职权外,今年又赋予了示范区市级干部管理权限,并且在财政、土地、人才等方面出台了40项政策措施。

沈抚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建链、补链、强链,并在大健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科技金融产业的数字支撑方面实现大的突破,同步加快数字平台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