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的评书夸“家”好

我爱家乡爱辽宁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刘兰芳表演评书《我爱家乡爱辽宁》。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杨靖岫摄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来到沈阳参加“我和我的祖国——辽宁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录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感觉就是“回家真好”。

刘兰芳今年75岁,辽阳生人。她的母亲曾在沈阳唱大鼓、说评书,受母亲的熏陶和影响, 刘兰芳15岁就考入鞍山曲艺团,先唱大鼓,后说评书,35岁因为广播评书《岳飞传》闻名全国,即使后来连任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曲协主席,她也从未离开过舞台。“我们这辈说书人从小入行学习,这技术学来太不容易,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扔了可惜,常上舞台嘴巴才溜,如果不演了,不到半年就不敢上台了,那还了得!”她的解释简单、直白。

评书艺术对于今天的90后、00后,甚至很大一批80后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电台听评书几乎是国人茶余饭后最常见的消遣,刘兰芳也是从那时起广为人知,渐渐成了家喻户晓的评书大家。“不谦虚地说,这么多年我说书走遍全国也没打过‘败仗’,关键是观众还喜欢我,即使现在,每到一处还都人山人海,否则呀,你一上去观众不乐意,那打击得多大,老太太赶紧回家养老吧。”这样说时,她的表情现出几分惬意。

几十年来,刘兰芳编播的《杨家将》等30多部评书已成为国人的时代记忆,近年又有《彭大将军》《大汉刘邦》等新作问世。如今她已退休多年,但始终退而不休,不但笔耕不辍,致力于评书新作的编写,而且还要到全国各地为基层群众说书,身体力行传承艺术。

定义自己是辽宁人,刘兰芳给出记者一组数字:她这一生在辽宁生活52年、工作37年,1996年到北京生活工作,至今从艺60年。“我生在辽宁,长在辽宁,生活在辽宁,工作在辽宁,口音是辽宁,我以自己是辽宁人为荣。”刘兰芳如是说。

刘兰芳认为,辽宁曲艺的发展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迁。她自信地说:“社会发展了,文化艺术才能进步,我每次回来所见所闻,发展变化总是让我欣喜不已。无论是辽宁还是全国,对于曲艺工作者来说,现在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国家支持,人才辈出,我相信文艺舞台一定会更繁荣!”

刘兰芳是从辽宁走向全国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让家乡引以为荣。她的朋友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与朋友们聊天会怎么介绍家乡辽宁呢?刘兰芳自豪地说:“聊到我的家乡,我就是一个字——夸!夸咱辽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记者追问:“这么夸的效果是什么?”刘兰芳笑答:“效果就是,没来过辽宁的,都想来走走。以前来过辽宁的,都要来看看新变化和新气象!”

其实,刘兰芳演出也有个习惯,如果有机会她一定要推介辽宁,她给出这样做的理由:“我爱家乡,每次回来看到辽宁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觉得夸都夸不完,夸咱辽宁发展快,夸咱辽宁人才多,夸咱辽宁品牌强,夸咱辽宁文化底蕴厚。现在咱辽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辽宁,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家都把资金投向辽宁,咱辽宁再次成为投资热土,这些不更值得夸吗?”

这次演出,刘兰芳用刚刚创作的评书贯口《我爱家乡爱辽宁》,继续为辽宁点赞,为家乡助力。“说书表演到处跑,走过地方真不少。从国内,到国外,从陆地,到海岛,闲暇坐下来细思考,嘿,哪儿也没有咱家乡辽宁好!要问辽宁怎么好?说上三天完不了……”在这个节目里,刘兰芳一一细数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辽宁各市诸多亮点,最后用下面这句充满家乡情、爱国情的一句话收尾:我爱家乡爱辽宁,祝愿祖国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