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旧矿山 今朝新景观

——抚顺综合治理西露天矿带动城市转型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治理后的西露天矿成为旅游景点,开通了旅游观光列车。 本报特约记者 门 莹 摄

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核心

提示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着上百年的高强度煤炭开采,以“一区两坑五场”为中心的采煤影响区面积达74.73平方公里,相当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3.4%,严重威胁到采煤影响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振兴。

去年以来,抚顺市主动作为,努力以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带动城市转型发展,开采100多年的西露天矿实现由采转治,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高位推动共描 治理利用“新蓝图”

一年来,抚顺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工作全过程,在省委、省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后,立即成立了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西露天矿退煤闭坑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暨城市转型绿色发展工作推进组,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积极与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和中咨公司进行对接,先后十余次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委进行工作沟通和对接,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积极配合中咨公司制定的《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总体方案研究报告》《抚顺市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提出的“以74.73平方公里采煤影响区为核心、以外延至150平方公里联动区为主体,将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争取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西露天矿最大的安全、生态和社会效益,打造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示范区,建设抚顺城市转型振兴先行区”的总体构想,得到国家发改委和中咨公司的认可采纳,建设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机械制造与新材料产业园、国家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此外,土地指标跨省交易等5项特殊政策将纳入相关重大工作报告。

科学治理打好综合利用“主动仗”

抚顺市按照“产业+民生+生态”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生态恢复—绿色矿山—景观提升—文化弘扬”的治理模式,加快实施2019年行动计划。

在产业发展方面,抢抓国家支持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的有利时机,建立了抚顺市大宗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研究院,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推动抚顺矿业集团与大唐集团签署新能源合作开发示范项目协议,利用西露天矿坑北帮及变形区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积极促进抚矿集团产业转型。

在民生保障方面,启动榆林采煤沉陷区1420户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千台山生态恢复示范区项目、西露天矿1号观景台改造绿化等项目顺利建成,青年路沿线等主要道路市政设施维修全部完工。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稳定工作,帮助抚矿集团所属企业核销养老保险。

在生态恢复方面,采煤沉陷区及青年路周边区域整理及绿化工作顺利完成;已完成126.7公顷复垦土地种植任务,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成今日的现代农业观光区;采沉记忆实景公园项目顺利建成,永久展示昔日采煤沉陷给抚顺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完善采煤沉陷区监测体系,建立152个监测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建设防排水工程42项、实施回填压脚工程累计870万立方米,保证矿坑边坡稳定;完成矿坑生态恢复6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近80万株。

项目导入探索转型振兴“新路子”

抚顺市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推进、同步发力,确立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工业升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中医药健康、特色文旅新动能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方面,重点推进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新材料和橡塑蜡深加工四大集群发展,实现行业产值543亿元。

冶金建材深加工产业方面,以望花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快推进抚顺特钢等重点企业提质增效,打造冶金新材料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行业产值102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间协作配套,打造应急、救援、军用特种车辆等高科技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实现行业产值25亿元。

新能源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109亿元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一大批氢能源汽车产业关联项目相继落户。

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积极引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实现行业产值31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引进跨境电商、应急、通航等领域重点项目,中国(抚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药健康产业方面,成功引进上药集团头孢曲松钠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优势逐渐凸显,实现行业产值10亿元。

特色文旅产业方面,加快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变成振兴发展优势,实现旅游收入3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