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房村找到了真“元宝”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本报记者 杨少明

9月25日5时刚过,庄河市青堆镇元宝房村已是一派忙碌景象。400多名村民早早出门,陆续走进村里的94个香菇大棚开始采摘。

在王大朋家的大棚里,夫妇俩领着受雇的6名村民忙得抬不起头,几只大筐里很快就盛满了新鲜的香菇。

“这一茬香菇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错,长势尤其好。”王大朋摘下两朵香菇,在手上掂了掂说,“你看这菇,肉厚,菇形又大又圆,1公斤的收购价接近8元了。”

说话间,他们把满筐香菇搬到不远处的自家小型恒温库里。“到1000多公斤时,我就把它们拉到村里的大恒温库。在那里,常驻我们村的收购商会全部买走。”王大朋说。

王大朋家是去年4月开始种香菇的。此前,和很多村民一样,他家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辛苦一年,也就能剩五六千元。如今种香菇,保守估计,他家的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

此前,元宝房村被列为大连市低收入村。“元宝房,元宝房,就剩下名好听了。”村党总支书记吴高峰苦笑着说。

抓紧脱贫刻不容缓。在多次调研后,元宝房村决定引种香菇。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在2017年先后3次组织200多名村民去产菇区实地学习。

“刚开始,每根菌棒3元多,政府补贴2元,大家不敢干。”吴高峰说。为了让村民树立信心,村“两委”成员3个人带头种香菇,“每家建两个大棚,每家种2万个菌棒,后来就有50多户陆续跟着一起种起来。”

到去年底,全村菌棒达84万棒,年纯收入增加300多万元。当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下子比上年提高了980元,达到13876元,离大连低收入村经济“摘帽”标准还差124元。

“今年到现在,香菇普遍收了6茬,上冻前能再收1茬,收购价又比去年好,‘摘帽’工作一定能完成。”吴高峰对元宝房村的未来充满信心,“种香菇还带动村里增加了数百个就业机会,大家有事干,邻里关系也比以前和谐多了。”

香菇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目前,又有60多户村民申请建设120多个大棚。“到明年,1/3的农户有大棚,元宝房村这回算是找到真‘元宝’了!”吴高峰笑着说,“为了应对因种植面积扩大而增加的储藏要求,村里正着手再建一个大型恒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