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贵怀和他的“小葛学堂”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6日

赫贵怀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本报记者 张 旭

“赫老师,我今年的英语考试得了84分!”当凌源市四官营子镇葛杖子村五年级学生宫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驻村“第一书记”赫贵怀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奶奶也是满脸笑容。“要不是赫书记来了,这孩子就要给耽误了啊!赫书记来之前,孩子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记不全。经常埋怨我们是破爷爷破奶奶,啥也不会。”9月18日,说起孩子一年多的变化,宫林的奶奶很激动。

2018年3月,在大连交通大学工作的赫贵怀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来到了凌源市四官营子镇葛杖子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一年来,赫贵怀开“学堂”、送温暖、跑项目、筹资金、办 “农场”、修道路受到村民们的好评。从高校辅导员到驻村“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赫贵怀改变的是工作对象和生活环境,不变的是责任、奉献与担当。

曾在大连交通大学担任辅导员的赫贵怀深知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帮助到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赫贵怀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村子里办起了“小葛学堂”文化艺术辅导班。赫贵怀邀请学校的教授、大学生志愿者先后40余人来到“小葛学堂”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树立人生目标。此外,赫贵怀还组织开展“手拉手一起过‘六一’”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积极联系企业和爱心人士与村里的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两年多来,赫贵怀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赫贵怀把各家各户的情况记录下来形成了厚厚的走访记录,并成为贫困户、老党员、致富能手家中的常客。通过走访调研,赫贵怀意识到想要摆脱贫困就必须从整个村子发展的角度思考扶贫,发展产业才是谋求长远的“造血”式扶贫。

赫贵怀召开党员大会,与村党支部的党员们集思广益,找穷根、谋出路。经过一年的调研和外出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原有的葡萄种植技术优势和毗邻窝铺人家景区的地缘优势,葛杖子村确立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赫贵怀筹集社会捐款,建起葡萄冷棚实验基地,并以村党支部领办的形式,联合村里的葡萄种植能手成立合作社。为了帮助合作社的葡萄打开市场销路,赫贵怀创办了“小葛农场”电商平台,又积极与派出单位大连交通大学取得联系,把合作社的葡萄销售到了沈阳、营口、大连等地。这不仅填补了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更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和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由于村里缺少路基改造资金,葛杖子村范家沟组到张百万组2.4公里的道路迟迟没能硬化施工。而这条路涉及20栋蔬菜大棚作物区和40户130口人的出行问题。赫贵怀和村“两委”班子写申请,打报告,跑资金,通过多方协调筹措,终于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本村最后一组道路的硬化铺装。看着眼前宽广、平整的水泥路面,村民们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