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万东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有一群与石为伴的人。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到大山里去找寻造型各异的奇石,并从这种以地名命名的“南票石”中,发现诗情画意,玩味大自然的神奇。
南票石,顾名思义,是产于南票的石头。葫芦岛市南票区的石质多为碳酸盐类岩石,质坚色青。石块剥离山体,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块。
陈长华的老家就在葫芦岛市南票区。2001年,在老家登山时,他偶然捡到一块手掌大的石头,白色石面上仿佛镶嵌着一个土黄色的小石球。当时他出于好奇便把石头带回家,可越端详陈长华越觉得石头耐看,循着石头形体结构纹理,更找到了一种意趣。从那以后,上山探寻奇石便成了他的兴趣和习惯。
小小的石头在很多人眼里很不起眼,在陈长华眼中却成了宝贝。他无意间成为奇石收藏者,陈长华还钻研古人赏石。从李渔评论美石提出的三个标准: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秀,还有米芾概括出美石惟“美”的四个“要”,即要秀、要皱、要透、要漏,陈长华认为自己家乡的石头,经千万年风雕雨琢和土浸水蚀,石表形成凹凸、沟壑、纹理、皱纹、叠层、错落、开裂、空洞等现象,十分符合这些标准。
陈长华寻石、赏石一发而不可收。有时候,发现了好石头,自己拿不动,只好花钱雇人将石头背下山。因为这些怪异举动,陈长华被熟识的朋友称为“石痴”。随着陈长华的奇石收藏越来越多,南票石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了解并熟悉,也吸引了一些爱好者加入到寻石之旅。2006年,陈长华带着他的石友加入到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南票石的寻找由一个人变成了一支队伍。
2016年开始,南票石的知名度有了重大变化,南票石正式入典《中国石谱》,且在辽宁进入《中国石谱》的24种观赏石中名列首位。据辽宁省观赏石协会会长林晓生介绍,由于沉积岩与二氧化硅等物质在地壳变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下,南票石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风化侵蚀,造就了其独特形状。更与众不同的是,南票石无法经过人工雕琢与加工,是大自然的真正杰作。
人石相和,心物共鸣。在和石头的长久厮守中,陈长华和他的石友们还梳理出南票石的独特之美——叠、裂、镶、缺。陈长华说:“这是南票石的精髓与血脉,也是南票石自身的风骨。”现在南票的石友们有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南票石早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种大自然的杰作在国内外观赏石中找到本该属于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