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南果梨鼓起农民钱袋子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4日

本报记者 刘家伟

65岁的孟凡成站在领奖台上,虽稍显紧张,却满脸笑容。他双手抱着南果梨金奖的牌匾,面前是“咔咔”响个不停的照相机和成排的网络直播设备,身后是一块播放着丰收场景的巨大的电子显示屏,这名海城果农感觉自己像南果梨一样受到网友关注,也变成了“网红”。

9月19日,海城南果梨网络直销节在海城市马风镇祝家村原小学举行,果农、南果梨合作社代表、采购商、电商、“网红”等齐聚于此,热闹非凡。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新媒体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直销节中的南果梨推介、品鉴评奖、梨园采摘等环节进行全程直播,利用网络资源讲好南果梨的品牌故事,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果梨产业。此次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达1000万人次。

“评奖标准为果形果面、果实色泽等3项外观品质占40分,果实糖度、果实风味等3项内在品质占60分,可以说,我家南果梨得到的这个金奖含金量十足。”走下颁奖台,依靠网络售梨已经4个年头的孟凡成笑着说,晚上回家后,他要立刻联合电商开展一次南果梨促销活动,相信销量一定不会少。

不只是孟凡成,网络直销节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海城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庆福的脸上同样笑开了花,借力网络直销节平台,他和一家电商一次签下100万公斤南果梨供货合同。

“去年第一年‘触网’就卖出去150万公斤,今年在线上有信心卖出300万公斤。”胳膊下夹着大红供货协议的高庆福说,这种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网络直销形式,彻底颠覆了南果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用他的话讲,牵手网络,让他和合作社的果农迎来了致富增收的新机遇。

南果梨是海城特色农业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市南果梨栽植面积达2.3万公顷,年产量35万吨。为不断拓展销路,海城在做大做强线下南果梨集散中心的同时,在举办南果梨网络直销节、不断擦亮南果梨品牌的基础上,在政府主导下创建了以“京东中国特产海城馆”为代表的南果梨网上销售平台,并积极培训引导果农通过淘宝商城、快手等平台开展南果梨线上销售。

“目前,海城南果梨主产区的乡镇果农中,有一半以上都通过网络售梨,初步测算,去年全市南果梨线上销售平均每公斤增收1元左右,果农共增收1.5亿元。”海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金允和表示,海城将进一步在完善南果梨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搭建、品牌创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一个线上南果梨集散中心,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