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增活力 振兴添生机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4日

姜 伟

核心提示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后的今天,经过不懈努力的辽宁交出亮丽成绩单:不仅“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而且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思想迸发活力,振兴更显生机。事实证明,辽宁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厚望与重托,正在并将继续展现出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解放思想 转变作风 潜力动力活力得释放

用“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展需要信心和动力。肯定砥砺信心,鼓励激发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对辽宁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成绩来之不易,应该予以充分肯定,需要倍加珍惜。这一方面有力回击了“唱衰东北”“妖魔化(丑化)东北”论调,另一方面是对东北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与鞭策。辽宁全省干部群众士气大振,信心和决心大增,迸发出空前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在这一背景下,省委及时出台“1+8”系列文件,把全省上下的激情和热情引导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从2018年11月开始,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正是以这场大讨论为切入点,辽宁率先在思想观念上寻求突破,摆脱速度情结和传统思维方式与路径依赖,改变拼资源、拼速度,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追求内涵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通过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扳倒看不见的“拦路虎”,清除摸不着的“绊脚石”,以思想观念的疏通引领振兴实践的畅通。大讨论极大调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投身推动振兴发展实践的信心和活力,从而为辽宁经济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为突破口,挖潜力、增动力、激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没有干事创业的好劲头,就没有振兴发展的好势头。在这方面,辽宁作出不懈努力。去年以来,辽宁以深化作风建设为契机强化落实,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转变作风从讲实情开始。2019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定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与全国保持同步……”,坚持实话实说,既没有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数值,也没有设定有上下限的区间值,而是在科学考量、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预期目标。辽宁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是需要责任担当的,是摒弃“唯GDP”政绩观,勇于承担“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使命任务的表现,展示了辽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这一理性务实的设定,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工作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站位、坚定信心,更好地总体把握辽宁与国家政策目标协调关系。又如,转变作风体现在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省级行政职权由2015年的4283项减少至2019年的1594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减轻企业负担246.8亿元……一系列思路举措不仅使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了,也使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动力、活力得到集中释放:今年上半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8%、6.8%,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3%,入选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量同比翻了近一倍,修订《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全国第一个颁布实施省级层面“最多跑一次”规章,自贸试验区3项改革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辽宁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狠抓落实 不打折扣 “六项重点工作”见成效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辽宁落地生根。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辽宁校正方位,出台“1+8”系列文件,对“六项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不打折扣: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三个下功夫”(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围绕“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来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从而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辽宁落地生根,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辽宁开花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辽宁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九,跻身第一方队;沈阳市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近期,辽宁又修订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设立行政许可的,不得设立行政许可”等规定。改革效果在营商环境中得到体现,营商环境改善在招商引资中得到体现,招商引资绩效在百姓收入和就业中得到体现,改革目的最终在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中得到实现。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9元,同比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3元,增长6.6%,均高于本省GDP增幅;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2%……这些都在为辽宁经济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作出生动诠释。

以新发展理念评价振兴成效显著。评估需要标准,考核需要依据。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43.4亿元,同比增长5.8%。纵向看有成绩,横向比有差距。可为何央媒齐赞辽宁成绩?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辽宁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布置的“六项重点工作”是新发展理念在东北的具体应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用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相互衔接对应。央媒集中赞誉的不仅是GDP的量变,更是其背后反映出的辽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情况及由此而来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的质变。近期央媒文章,如《辽宁:以创新为支点》《对外开放,辽宁稳步提速》等,也基本上是从新发展理念角度对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给予的深度报道和高度评价。辽宁这些深刻变化远非GDP一项能够表达,也远远超出单纯GDP增长的价值和意义。

转变观念 直奔主题 “四个短板”问题有突破

短板具有阶段性、相对性,不同短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以往不同,辽宁在解决思想观念短板时直奔主题,围绕问题集中发力,以补齐思想观念短板为牵引,在三个短板(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中找突破,努力补齐“四个短板”。

从“等细则”到创经验,思想观念不断转化。以往按惯例、等中央出台“工作细则”具体指示的做法正在被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所取代。“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正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尚方宝剑”“定盘星”,“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设立行政许可的,不得设立行政许可”等一系列具体规定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融于血液的自觉遵循。比如,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10项改革新举措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调动其创新积极性,提高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从单向到双向,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开放合作一直是辽宁的短板。一是与国内部分南方省份相比,辽宁利用外资水平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较低;二是与国内其他地区联动合作稍弱,开放合作更多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上,具有单向性。随着《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出台,辽宁开放合作硕果累累,形成内外互动、双向并举新局面,4个项目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任务落地率达91.8%,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额超过1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83.1亿元,同比增长12.7%。

从单一到多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等原因,各地经济结构呈现很大差异。选择什么样的经济结构,辽宁上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能否“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标准。今年上半年,辽宁高技术产业和新兴经济发展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从投资情况看,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1.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8%,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7%。除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的国企、民企、外资的比重也在悄然变化,今年上半年,辽宁民间投资增长5.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7%,占比提高。

从点到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问题多。但辽宁并没有望而却步,而是通过出台《辽宁省机构改革方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突出补短板,突出省情特色,加强扶贫部门机构设置,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发挥我省军工大省优势,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子,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扩大开放合作与国际接轨来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如今,辽宁自贸试验区、沈抚新区等先行先试做法,正在为辽宁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提供鲜活经验。

(作者系沈阳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