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团省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3日

本报记者 王笑梅

学才艺、听民俗、说心事、谈理想、做游戏……9月18日,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兰河峪逸夫学校的留守儿童和24位社工志愿者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这是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后,团省委“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的第一次活动。

近年来,团省委精准聚焦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努力搭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推进关爱项目过程中,团省委创新工作思路,在全省广泛创建“红领巾快乐成长站”,并通过“1+1+N”服务模式开展“情暖童心”系列关爱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心中播下爱和希望的种子,快乐成长。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此,我省团组织立足自身优势,根据“以需求为导向、关注成长规律”的工作方向和“少先队特色阵地+多元化关爱服务”的工作手段,于2015年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综合服务小组,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农村小学及村委会建立“红领巾快乐成长站”,设置可以与远方父母视频聊天的“快乐吧”、看书读报的“鸟巢书屋”,以及投影仪、文体器材……

从2015年在营口盖州市矿洞沟八家子小学,以企业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创建全省第一个“红领巾快乐成长站”开始,团省委目前已在省级重点扶持县建立了48个省级“红领巾快乐成长站”、140余个市级“红领巾快乐成长站”。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需要长期关注跟进,需要建立起有针对性、常态式、长效化的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到2018年,团省委基本形成了共青团搭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1+1+N”新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在贫困地区深入开展“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

“1+1+N”,即1个阵地+1个社工+N个服务支持项目。阵地是“红领巾快乐成长站”,社工由专职社会工作者担任,服务支持项目则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开展的多种多样的关爱活动。

一项社会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可或缺。团省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联系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学校、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全力保障服务人员与项目的多元化、可持续。

到今年8月末,团省委已与省科学技术馆等52家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这些单位和组织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才艺辅导等专业服务,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

有严格的质量和标准要求,才有复制和推广的可能。团省委编撰了《“情暖童心”辽宁共青团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程1+1+N模式手册》《辽宁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操作手册》等技术性指导资料,对建站标准、服务流程、物资接收等都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团省委在鞍山、本溪、营口等地分别孵化5个当地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力量的有益补充。

“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服务农村留守儿童79344人次,参与的服务志愿者达2756人次,捐赠听读机、牙具、图书等物资总价值277万余元,开展特色课程1719节。

一次次关爱活动走进农村留守儿童心中,让孩子们学会明理感恩、自立自强,树立起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