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双创”火 壮大新动能

——我省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三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3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秋风带来丰收的喜悦,吹拂着欣欣向荣的辽沈大地。

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37.1%、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5%、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1.6%……

一串向上攀升的数据,仿佛辽宁经济乐章中强劲的音符,令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辽宁,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坐落着1700多家科研机构、115所高等院校,拥有460余万技术工人,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然而,“路径依赖”“体制障碍”等约束,让辽宁这个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一度放慢了创新的步伐,成为经济下行的根源之一。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去年9月,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这些,都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动能转换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辽宁深耕创新这块“振兴良田”,用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越调越优、质量越调越高、效益越调越好。

打通壁垒 厚植“双创”沃土

映着龙源湖水,中秋的月光格外皎洁。湖畔,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敖木伦大厦创业孵化中心的点点灯光与之呼应。

正在创业孵化中心打拼的是一群走出象牙塔不久的高校毕业生。喀左动力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人孙至付,便是其中之一。创业两年,团队已达30人,客户遍布大江南北,他说:“是好政策,给了我原动力。”

两年来,场地、水、电、取暖、网络运营费用全免,还有创业导师帮忙办理相关手续。目前,中心共有入孵项目98个,带动就业600多人。

秉纲而目自张。实施创新驱动,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顶层设计是关键也是保障。“双创”之水,若引入沟壑只能滋润方寸之地甚至干涸,唯有流入江河方能滔滔不绝形成潮涌之势。

去年以来,我省出台了《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放宽政策限制,加快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创新力量喷涌而出。

上半年,每天都有1900多户市场主体诞生于辽沈大地,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5.7万户,同比增长11.15%,实现8017户个转企、501户企业小升规。

面向世界需要窗子,面对自己则需要镜子。

“过去我们习惯于抓‘点’的突破,缺少‘链’的思考,导致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面对问题,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直言不讳。

于是,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为主攻方向的12条创新链条打通了从科技到产业的“绿色通道”。在此过程中,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是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

仅经过一分钟的培训,最新型的矢量多旋翼飞行器就能被记者自由操控,高科技带来的惊喜一下拉近了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与参观者的距离。(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