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坚引来乡村“蝶变”

——铁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3日

经过综合整治,宋荒地村呈现出美丽宜居新貌。本报记者 王晓波 摄

以“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为契机,调兵山市开展村屯环境绿化。本报记者 王晓波 摄

本报记者 王晓波

核心提示

环境整治,一头连着百姓期盼,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铁岭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引领,以“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为突破口,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全力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3.4万吨;在全市66%的行政村实行了垃圾“五指分类法”,基本实现农户垃圾不出院就地消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88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5.4%;全市70%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直排现象彻底改变;对100个村屯进行全面绿化,栽植树木27万株。

前8个月,全市11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2%,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受到了农民的广泛赞誉。

垃圾治理 让农村环境变整洁

9月16日,来到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兀术街村,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庭院前面鲜花绽放,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看不见一丝杂物,街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中散发着芬芳气息,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树荫下纳凉、下棋……一幅乡村美景尽现眼前。

在兀术街村整洁的街路上,新安家落户的“分类垃圾桶”十分吸引人眼球,每当有村民路过,都要仔细观察一番。“分类垃圾桶”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种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着回收不同类别的垃圾。兀术街村党支部书记刘广一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建设生态美丽村庄,村里取缔了过去的垃圾池,新购置了30套120个“分类垃圾桶”,安放在街路上,在全村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在开原市八棵树镇孟家沟村,每家每户的院门上都贴着一张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示意图,一个展开的手掌,五个手指上分别标注着:可腐烂的堆肥沤粪、可燃烧的分解燃烧、可卖的积攒变卖、建筑垃圾填坑垫道、其他垃圾暂存。“贴这个图,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大伙儿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党支部书记刘忠伟告诉记者。

今年5月,开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对全市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屯、旅游景点、农业设施小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周边、河流周边的生产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进行了清理;同时,将村外县级(含)以上公路两侧白色垃圾清理任务进行分解。

如今,走进开原市的乡村,整齐划一的院墙、干净整洁的村路、五彩斑斓的绿化带,让人神清气爽、恍如画中。在孟家沟村,每一类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村里环境整洁干净,农家小院井然有序,院门外种植的各色花草,与整村环境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统一的乡村美图。

据了解,今年,铁岭在全市重点开展了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投入资金3918万元,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3.4万吨。在全市66%的行政村实行了垃圾“五指分类法”,基本实现农户垃圾不出院就地消化。建成垃圾处理设施54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88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5.4%。

“厕所革命” 让农民生活更舒心

“要想奔小康,厕所算一桩。”以前,一个土坑、四面围墙、臭气熏天、蚊蝇成群,这是开原市庆云堡镇高家窝棚村村民王志刚对自家及农村厕所的印象。如今,这样简陋的旱厕在高家窝棚村已经成为过去式。

今年,开原市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细致摸排全市改厕情况、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开原市2019年农村改厕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作为辽宁省文明先进村、铁岭市文明村、开原市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高家窝棚村打响了2019年开原市“厕所革命”的第一枪。

“推进改厕也不是一开始就得到了所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还是有一些村民不想改。我们首先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厕改的意义,然后又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宣传和讲解,最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还组织村民实地参观,才慢慢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高家窝棚村党支部书记王孝民介绍,村里根据农户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脚踏式水冲厕所和室内坐便式水冲厕所两种改厕模式。

改厕一小步,对于农民来讲,可是幸福的一大步。王志刚今年75岁,是高家窝棚村里的老人儿。“以前城里的亲戚来串门,每次都对家里的厕所嫌弃不已。也不怪城里人嫌弃,就是咱这农村人也不喜欢以前的旱厕,又脏又臭。尤其是岁数大了,上厕所还得到外面去,折腾不起。这次借着政策的‘东风’,我家改成了室内坐便式水冲厕所,干净卫生还不冷,关键是不用出屋了。”提到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厕所,王志刚赞不绝口。他还义务当起了宣传员,向村民们宣传改厕的好处。

实施农村改厕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体现。王孝民表示,“改厕”不仅改出了美丽乡村新面貌,更改出了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了解,今年铁岭市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60个美丽示范村计划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5万座,以水冲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双坑交替式户厕为主要改厕模式,实行整村推进。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要求,在美丽示范村同步落实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套。

规范养殖 让农村饮水更安全

9月10日,在开原市庆云堡镇河东村,一家规模化养猪场正在紧张施工,场内储污池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建成后可容纳百余头猪6个月的粪便,届时,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的现象将得到杜绝。

连日来,开原市开展了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行动中,向全市各养殖场和养殖户提出要求,9月15日前,需全部完成符合畜牧、环保要求的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养殖粪污不得外排。同时要求各养殖场、养殖户需与种植户或有机肥场签订粪污还田协议。

据了解,今年,铁岭市为全面改善地表水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补齐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短板。铁岭市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以“压倒式”工作状态强力推进,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治污试点村建设并全面铺开。

铁岭市对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成储污池设施,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储污池要至少具有容纳6个月粪污的存量。设施建成后,务必做好粪污定量定向管理,建立粪污去向台账、协议,粪污去向需经乡镇党委班子、村委班子、当地行业主管部门签字。对畜禽养殖粪污违法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铁岭市成立12个环境执法组,深入县区村屯,重点检查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贮污池建设情况以及粪污直排现象,一旦发现粪污直排,依法严格查处,坚决杜绝粪污直排现象。同时,执法人员督促养殖场修建储污池,对排污口进行封堵。通过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打击生态环境违法排污行为。

今年,铁岭市积极开展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了“三区”各类畜禽养殖企业,现已关闭和搬迁规模养殖企业66家。积极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市57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有405家建设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散养户普遍在自家院内或田间地头,建设了储粪坑或储污井等设施。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畜禽粪污直排现象已经杜绝。

村容升级 让人人共享治理成果

9月18日,记者走进调兵山市晓南镇宋荒地村,宽阔平坦的村路两侧整齐划一,看不见一丝杂物,芍药花等各色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在绿树花草的点缀下,更显和谐、恬静。

一名正在给花浇水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所有街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生活状态。家家户户自觉栽花种草美化村屯环境已经成为大家追求的一种生活新风尚。

今年,宋荒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兵作战,入户宣传。同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街路”和“身边好人”等典型评选活动,塑造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村里的环境美了,群众的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升。现在的宋荒地村,家家户户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如果谁家不干净、院门前没有花草,都感觉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

宋荒地村村容村貌的蝶变是铁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铁岭市把“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压实责任,确定责任落实到乡镇、到村、到责任人。相继召开了两次有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副县(市)区长以及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参加的全市“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及现场推进会议,部署推进工作。

对各县(市)区“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实行旬调度、月督导、月暗访制度,加大对各县(市)区督导调度及问责力度,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市围绕垃圾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各类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在规范畜禽养殖、开展垃圾整治、推进农村改厕等基础上,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提升专项行动。全市新建村内外道路655.3公里,治理河塘沟渠51条,对100个村屯进行全面绿化,栽植树木27万株。

下一步,铁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问责,以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为重点,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垃圾分类、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专项行动,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防止环境卫生问题反弹,同步抓好村庄规划编制,按时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