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县域经济大发展壮美画卷

——凌源市全面落实“161”工程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女神宫汤泉。

航天凌河汽车生产车间。

辽宁炜盛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厂区。

凌源市区鸟瞰。 本版照片为资料片

核心 提示

凌源大地上,正经历着一场决胜“161”工程的强大攻势。

去年,朝阳市委提出“161”工程,即:建设一个“五个一”平台、打好“六大战役”和打造“一个营商环境”。凌源市在朝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坚持把“161”工程作为推进振兴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以赴抓机遇,坚持不懈抓招商、抓项目、抓开放、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凌源市县域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6月末,凌源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7.6亿元,同比增长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实现47.4亿元,同比增长1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8645元,同比增长7.5%。

推进“五个一”平台建设 让发动机转起来

“五个一”平台是凌源集聚产业、集聚企业、集聚项目的平台,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平台,是造血的平台,是改革创新的平台。几年来,凌源市坚定不移地抓“五个一”平台建设,全力以赴把“五个一”平台建设好,把龙头和发动机作用发挥好,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开工。

凌源市委提出,只要是有利于开发区增强功能、提高效率,只要是一心为了开发区好,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最关键的就是要大胆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高薪”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园区干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封闭管理、高效运行”。

抓招商、抓项目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凌源市善于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特别是继续坚持“企业投资建设、政府保障服务”的开发模式,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今年要确保新开工4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速集聚中小企业,标房入驻率要达到80%以上。开发区完成热源建设论证,完成兴昌大道、滨河南大道、内部路网管网、燃气管道、凌北公铁立交、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农产品加工园区、热水汤旅游景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达标运行。渝州商贸集聚区高铁站站前广场后续工程、凌中周边道路等完工,利用世行贷款资金完成城区断头路打通及亮化工程。

上半年,凌源市强化精准招商选商,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共面向京津冀招商168次,对接洽谈项目156个,旭阳集团500万吨焦化生产、开发区服务综合体、永清金属制品、吉林青怡坊花卉生产等27个项目签约,落地开工项目22个。共落地“飞地项目”18个,新签约19个,正在洽谈的38个。新增与大学(院所)开展合作企业12家,柔性引进人才106人次。

凌源市坚持“四上”“四下”一起抓,充分利用老企业的土地、厂房、设备、矿山等资源,积极引导组织老企业开展对外招商,多家老企业实现对外合资合作;建立了“五个一”平台及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办公室,大力推行“模拟审批”和“项目管家”制度,强化项目全程服务,实施重点项目10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3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航天凌河整车一期、鑫屹线缆、红山铝合金活塞等项目投入试生产,炜盛玻纤二期、可曲面超薄玻璃、华实平压纤维板、致远物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凌源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就是“两打造一围绕”,即打造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凌钢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冶金产业集群,力争在各县(市)区率先建成百亿产业集群。

朝阳市委提出,要打造凌钢千亿产业集群,把朝阳市围绕凌钢新上的配套产业都放在凌源,税收“五五分成”。为此,凌源市集中精力围绕凌钢集团上下游配套产业引进项目,全力吸引为凌钢集团配套的企业在凌源投资建厂,尽快接长产业链,打造一个以凌钢集团为龙头的冶金产业集群。

打好“六大战役” 让动力源强起来

(一)坚决打好主攻京津冀招商引资战役

招商引资,就是筑巢引凤,一方面要栽下梧桐树,一方面要引凤凰来。招商引资决不能坐等贵客上门,而是要走出去,请进来。

凌源市面向全国、主攻京津冀抓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主体责任,实行内资外资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强力落实“七抓”机制,通过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非金属资源深加工等产业,注重招商引资精细化和选商选资,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税收、有技术、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和好项目。

项目只有开工,才算真正落地,才能最终形成税收。凌源市大力推行“项目管家”制度,落实副县级以上领导和部门包扶责任,开展“保姆式”服务。强化调度和要素保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今年,推进致远金融物流港、三沅环保科技建成投产,一汽凌源技术研发中心投入使用,东方罗曼园酒店、时代丽景广场投入运营。推动炜盛玻纤二期、凌源凌河新能源电动乘用车、航天万源科技、女神宫二期、胶原蛋白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推进与中冶交通建设集团和辽宁金都集团合作开发热水汤事宜,争取尽快落地。争创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争取晋升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此外,四合当新材料钙产业园、向东铁路物流、河坎子香洼宏舟钙精深加工、三十家子木业建材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

(二)坚决打好“分灶吃饭”和“飞地经济”发展战役

在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凌源市用“飞地经济”推进乡村振兴,解决乡镇推行“分灶吃饭”后财力不足的问题。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做好完善的文章。落实好乡镇新增财力和新上项目税收全留、“飞地经济”税收返还等奖励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乡镇、村集体发展积极性。规范业务流程、强化税收征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严控财政支出、严禁违规举债,持续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共享和大数据综合分析。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培训,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财政分配、干部任用、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街抓发展抓项目的积极性,重点依托“两区四园”飞地项目承接平台,确保每个乡镇街都有1个以上“真金白银”投入的企业和项目。将乡镇“飞地经济”向村级延伸,鼓励支持村级党组织赴外招商,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

(三)坚决打好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战役

凌源市委、市政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老企业合资合作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

积极引导老企业转变思维,树立开放合作共赢意识,主动抓开放、抓招商、抓技改、上项目。充分利用老企业的优良产品、知名品牌、专利技术、土地厂房等资源,通过采取并购、嫁接、增资扩股、合作配套等形式,对接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全力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解决老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实现升级发展。通过各种措施盘活“僵尸企业”,为新项目腾出发展空间。牢牢把握朝阳市委打造凌钢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立足凌钢坐落凌源的区位优势,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培育钢铁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形成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推动凌源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坚决打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战役

凌源市以“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双创”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深入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继续狠抓“引进人才十大工程”,严格落实相关引进人才政策,切实发挥选派领导干部和挂职干部的作用,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加强“双创”基地和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孵化质量,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和平台。

去年,凌源市与辽宁工业大学等31所大学院所签订了39项合作协议。今年,他们把重点放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上,特别是要做好碳酸钙、纳米钙等新材料的技术合作,推动该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配套、服务保障力度,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全力推进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努力让更多的合作项目在凌源落地。

(五)坚决打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战役

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凌源市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凌源市深入实施“一区一园一基地”战略,以农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农业向精深加工、绿色农业方向发展,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全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六)坚决打好文化旅游业发展战役

凌源的牛河梁红山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新曙光”,凌源皮影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凌源也因此于1996年和2008年分别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热水汤女神宫项目运行状态良好,“牛河梁”高铁站宣传效应逐渐显现,这些都是凌源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优秀资源。

凌源以重点景区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支撑,强力推进热水汤等景区对外合资合作,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完成热水汤、牛河梁片区建设,编制《凌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凌源市乡村旅游规划》。扎实推进以木兰山、城市大凌河、九头山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建设。加快青龙山、老虎沟等景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启动青龙河流域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让风向标树起来

凌源市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切实营造尊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软环境,让外地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权力清单“瘦身”和责任清单“强身”。早在今年1月24日市长碰头会上,凌源市政府就已经作出安排,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办理业务时,需要群众和企业必须提供相关要件的审批事项,要拉出清单,不必要的前置环节坚决砍掉。

高质量完成“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年底前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0%,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90个工作日以内。

强力开展“办事难”、融资难融资贵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项目管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常态化帮扶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服务企业。厚植契约精神,新官要理旧账,更不能欠新账,政府做出的承诺必须坚决兑现。

紧抓落实形成合力

让推进器动起来

善谋划见行动,方能引得凤来栖。推动“161”工程结出硕果,重点在落实,关键在执行。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 实地好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出色完今年的经济工作,全市四大班子紧紧围绕“161”工程抓工作,所有副县级以上干部带头冲在抓招商、抓项目、抓开放的第一线。凌源市人大、政协围绕中心、主动作为,聚焦“161”工程抓检查、抓监督、出实力,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抓招商、抓项目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单位也要把推进“161”工程作为中心任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一起抓,切实做到“全市一盘棋”。

作风转变天地宽。全市各级干部实打实地干,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要的是真项目、真投资,不要假项目、忽悠的项目、没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全市每一名干部都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主动抓招商、抓项目,真想事、真干事、干成事,不能做事拖沓,更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上推下卸。要提高效率,每一名干部都要有紧迫意识,都要有事不过夜的作风,坚决迅速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为更好地落实“161”工程重点工作,凌源市委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工作分工,逐项落实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各责任领导一月一调度,市委一季度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较真儿叫板。“两办”等负有督查责任的部门,严格督查各地、各部门单位抓招商、抓项目情况,并及时上报;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要带头抓好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组织部门深入“161”工程一线,近距离接触干部,把各地各部门单位落实执行情况考准考实,把干部业绩考准考实,并与干部使用挂钩,干得好的就要表彰,业绩突出的就要提拔重用,干得差的就要点名道姓批评、通报、约谈,干不了的就要调整,通过选人用人把压力传导到位,调动广大干部抓招商、抓项目、抓发展的积极性。

如今,凌源市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新的方向开拓前进。相信未来,凌源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