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超
提示
苏格拉底在为自己被判死刑的申辩中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提。”凡受过理想光辉照耀的作家多乐于省察,在描摹现实时,无不想在作品中烛照人物,引带一个个人物从生活的泥淖中跳脱出来。《人世间》以时间串起珠链,以空间变迁为闪回,全景式再现了50年来十几个主要人物的生存和精神境遇,走的是一条沉稳而富有挑战的道路。这部小说延续了梁晓声40年来创作与思考的精神内质,扩展了从知青文学、后知青文学到面向芸芸众生的写作视野,更实现了格局上的跃进。
一部《人世间》,从荒寒时代被损毁、被碾压的底层人物写起,至喧哗的晚近时代收笔,洋洋120万言,纵横50年,充满真诚正义。写作此书时的梁晓声阅尽人间奇景,不为谁代言,也不替谁发声,他驱策主人公们思考活着的意义,用身体来寻找照亮黑色的光源。他早年塑造的王志刚、李晓燕、刘迈克、曹铁强等勇于奉献的知青、奋斗者、垦荒人形象,带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而《人世间》目光里有乡村、垦区、大三线、城市,以饱满扎实的细节呈现了社会环境的禁锢与开放、生活的贫困与富裕、文化的贫乏与多元。作品跨越了三个不同的时代,但历史节点之间并非像打隔断墙那样截然分明,梁晓声于其中一直扮演着“为历史作证,为善良辩护,为正义伸张,为生活承担”的历史书记员角色。这篇小说全面深入地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的生活,一如既往的是,作家始终行在为笔下主人公寻找出路的路上。所谓时代,不过是人物穿行其间的主观感受,均是探求人们如何走向幸福美好。知青文学成就了梁晓声,但他本人并未止步于此,他始终在打量时代,检视世情与人心。梁晓声不断在更新自己、革新自我,作品也同时代一起成长、一起变化。
《人世间》试图推开历史之门,复现理念扼杀情感、服从压制身体的峥嵘岁月。小说主要刻画了十几位人物,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与价值判断。梁晓声在描写他们时,带着历史的同情。出场人物虽多但性情鲜明,较少有过场人物,各自呈现出辨识度较高的性格特征。梁晓声特意搜寻金子般的底层故事,发掘了源自底层社会鲜活的感染力,读来使人心涌苍茫。那些青年的命运如水上浮萍,不可避免地面迎的各种苦难,如不同时代的箭矢,纷纷射向无准备或不设防的他们。作家其意也不单纯在刻画人物形象,更多的是追溯每一个人的精神演变与心灵波动。作家在不同历史场景中描绘了芸芸众生相,塑造了周家三兄妹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小人物,铺展了民间世相丰饶复杂的生命景观。梁晓声记述了历史中的青年心路历程,但不是将历史作为思考的对象,而是关注穿越历史端详其间真实生活的人们。唯此,《人世间》得以通达了个人经验背后的历史秘密。
梁晓声聚焦卑微的生命图景,试图发现蝼蚁般生存人群身上的顽韧。他倾力钩沉旧年往事,滤去火气与争辩,用主人公身边的温暖故事,为50年来的历史构建轻盈的存在。共乐区光字片的青年人虽有斗嘴、争辩、误会,却不会有仇恨,而充满人性考量的叙述并不意在教导或批判某些人物,梁晓声的“温度”叙事塞给读者更多可信的世俗经验和情感。他尊重每一个人的身处环境和内心颤动,写下他们真实的呼喊。木心说:“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人世间》舍弃了智力叙事,章法结构平实稳重,故意降解了小说冲突的紧张度,作家有意形成一种与笔下人物交心、与读者对谈的叙事风格。
《人世间》流溢着中国人内里的传统道德与俄罗斯文学传统。作家本人与众生一起去爱、去体验、去成长,放下身段的姿态使得这部小说在表现人性宽度、深度上有所建树。小说对社会变迁的描写始终与人物成长史密不可分。梁晓声在处理青年成长史时不脱离社会史,注重挖掘社会变迁予以个人内心世界的幽微、曲折,描摹个人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敏锐的紧张关系。小说将人物艰难的成长史镶嵌在历史背景栏下,笔下的人物外表波澜不惊,实则内心波飞浪涌。梁晓声开始回归叙事传统,时不时以一种精神分析式的理性思辨来融入叙事。小说场景于后世来看荒诞又悲切,但那些笔下的主人公努力生活且不乏认真严谨的思索。极端时代过活的人们在旧年月是否背离了人性而千篇一律只剩下一种生活呢?梁晓声一一呈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体经历与心灵冲突。早年的秉义、周萍、晓光属于自觉的思考者、探索者,他们通过交流读书心得、辩论等途径逐渐让自己理性成长,散乱无序的社会反而让秉义等人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清明理性,小说的叙事意义却因思想含量的骤然增多而有了真正深度的拓进。秉昆是缓慢渐进的成长者,小说细腻展现了他磕磕绊绊的成长经历,关注了他生理、心理的成长经验。
说小说是写气韵,是说闲话,于当今读者来说早已熟稔。在文字漫漶之间,梁晓声力图寻回消失的文学传统。《人世间》彰显了“好人文化”,即在坎坷人世间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恰恰是德行的生命完成。好人是“在生活泥泞中开出的莲花”。周姓人家在艰难困苦中的守望和互相支撑,极端历史环境下不被泯灭的善良,人性中的风骨和正义,对弱者发自内心的同情,自我牺牲和敢于承担的勇气等,既体现了人世的悲欢和苦难,也传递出对于人性和良知不灭的信心。读罢《人世间》,我们认同作家的观念——在这悲欣交集的人世间,有德性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
在人情超级大国里,民间伦理是骨髓,是割不断的血脉。梁晓声本人希望“尽可能广泛地通过人物关系描述各阶层之间的亲疏冷暖”。在《人世间》里,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彼此爱得深沉,纵有误会,但不会有不满。梁晓声引导不同代际青年们学会思考,而作家本人不再给笔下的人物指明出路。思想是什么?在《人世间》里,思想就是爱,爱就是同情、责任、理解。周家是典型的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恋爱婚姻相对宽泛,平等意识似乎替代了家长意志,但别忘记了个人命运动荡亦随之跟来。周家从未发生内部决裂,宛若多年父子成兄弟,存在于家庭内部的伦理结构不曾中断。彼此呵护的伦理总能超越严苛的钳制,用慢节奏的朴素伦理来降解外在蛮力的碾压。
共乐区的旧日伙伴有春节聚会的传统,“情感共识”与身份相仿是他们乐此不疲欢聚的驱动力。秉昆与乔春燕、肖国庆、孙赶超、曹德宝、吕川、进步、向阳等朋友的聚会一度是饕餮之宴,也是分享苦乐的精神舞台。同龄人之间的鼓励、包容、分担、切磋,使得他们对苦难的生活多了一份继续前行的勇气。日常友谊培育出来的感情,如同尘世里的一道光亮,照亮了灰暗的心理世界。当友谊之光照亮生命的成长时,善良之光也随之穿透生命的黑暗,梁晓声以厚重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这些欢聚的场景。而在小说末了,曾经的友谊之地,终于成了沙聚之邦,这是一场不知何时落幕的悲剧。当旧时伙伴默默以对或形同陌路时,分歧足以击碎任何形式缔结的深厚情感。
《人世间》细致描写了底层百姓人物的细碎故事,却不似“新写实”的一地鸡毛,它展演了复杂的人性,扑面而来的是人物灵魂的呢喃,作家对每一个人物倾尽情爱与关心,融入其间,“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堪称一部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梁晓声长期浸淫文化反思,用心写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生与人性》等著作,悉心探究了社会生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世间》引导主人公们了悟生命疼痛、重树希望信念的理性方舟,它满满的全是善的教育与温情书写。梁晓声坚持用现实和理想共同熔铸成的一种融合的现实主义,如斯文学更像是“史外之史”和诚实多思的艺术形式。
(作者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