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设沪深交易所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再到创业板、科创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从募资50万元资本金的飞乐音响,到总市值约56万亿元的A股……新中国资本市场“生于毫末”,长成“合抱之木”,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从微到大成就大国资本市场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开业,50万元资本金来自股票发行。
198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国有企业股份制试点大幕开启。同一年,上海率先开设股票柜台买卖业务。
1990年12月,黄浦江畔的浦江饭店里,一面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铜锣敲响,宣告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彼时的中国股市,仅有8家上市公司,12.34亿元市值,25家会员,3万名投资者。
时隔近3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落户改革开放热土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一道,组成全球第二大股票现货市场,拥有3700家上市公司、56万亿元总市值。
3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闪现众多“高光时刻”——
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困扰市场的“一股独大”顽疾开始“破题”;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闸,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为跨境双向投资的进一步开放提供范本;
2019年7月22日,为科技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科创板开市,“创新驱动”的中国战略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初心不改服务实体经济
时至今日,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攀升。从上海“老八股”开始,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增多,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
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营收17.51万亿元,约相当于上半年GDP的四成;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5.95亿元,同比增长9.36%。
多层次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格局也已初步形成。我国业已形成从服务大企业的沪深主板,到服务创业型、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再到聚焦于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场所的多层次市场格局。
初心不改,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支持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未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改革不停再出发
9月初,科创板开市一月有余,29家企业上市并录得较大幅度上涨,上交所累计受理企业152家,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创“春笋”,开始享受资本市场雨露。
改革不停、开放不止,“冲锋号”再度响起,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新征程。
几经修订的证券法正在进行新一轮修订;今年6月“两高”发布司法解释,剑指“老鼠仓”等违法行为……不断完善的基础制度、不断扎紧的制度笼子正在护航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改革在持续。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重点任务,涉及科创板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多个方面,备受市场关注。
通过一次次深化改革,经历一次次扩大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地基”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正在迈向新征程。
记者 许 晟 潘 清 孙 飞
据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