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 活力迸发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12日

(上接第一版)

位于铁岭调兵山市的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就受惠于此。有了“专属联络员”,项目开工时间比计划提前两个月,所有手续都由专人现场办理解决。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几十年来,崇尚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权益、尊重企业家队伍,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2018年8月31日,辽商总会成立,从此辽宁籍企业家有了一个温暖牢固的港湾。数百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辽商代表“围炉而坐”,叙乡情、商大计、谋发展。他们积极宣传新辽商精神,树立新辽商形象,吸引在外辽商回辽考察、回辽投资。

从小到大 活力迸发

18年前,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棵“小树苗”。那时新松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用国产机器人”。

如今,这个曾经不被重视的“小家伙”已成长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大块头”——造出第一台国产机器人、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攻克了600多项重大技术、创造了百余项国内第一,产品卖到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体量不断变大的辽企,已成为经济稳中有进的中坚力量。

8月末的长兴岛,恒力石化大连新厂绿树成荫。这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的最大石油炼化项目。

2019年上半年,从投资看,民间投资增长5.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7%;从拉动作用看,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8%,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快于全省10.8个百分点;从出口看,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增长3.6%,占比37.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辽宁民企也面临着和其他地区民企同样的历史课题:“创一代”老了,“创二代”能否顺利接班?而答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成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辽宁优力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王赵波是个入职不到4年的年轻人,如今已受聘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总经理金薇表示,未来的掌舵人一定是能者居之,绝不会任人唯亲。

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从“家族化”到“职业化”,越来越多的辽宁民企采用愈加科学的运营模式,将使企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从弱到强 换挡提速

大而不强,好景不长。市场竞争中,弱者从没有立足之地。目前,辽宁民企仍存在掌握核心技术有限、竞争力不强、处于价值链低端者较多等诸多“成长的烦恼”。

发展中的问题,还需通过发展解决。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做精,需要从铺摊子、上规模的粗放经营中转身,朝“专精特新”的方向前行。

这边的设计人员晚上9点离开办公室,那边的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采用中加两地利用时差“接力”进行设计研发的办法,拥有了超过同行一倍的设计效率。这种“太阳不落”“中西合璧”的研发模式,让业内人士对三三工业刮目相看,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有人说,辽宁缺乏百年企业。的确,“短平快”的发展模式曾一度受到热捧,但如今,一大批辽企已然学会专注和坚守。

营口市西市区西飞街,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这个可能并不为人熟知的企业,是国内80%乘用车线束的生产者,20多年来,生产数以亿计的线束,没有一根造成过安全事故。斯坦雷、海拉、博世……78家客户中16家是全球百强,订单已排到明年。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上半年,实现“个转企”8017户、“小升规”501户。截至目前,我省累计认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500多项,其中涉及装备制造、电力、化工、医药、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创新与专注中,更多企业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领跑者,掌握了竞争主动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改革大潮中砥砺前行的辽宁民企,正在用勤劳与智慧,收获市场经济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