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 活力迸发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12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两张榜单,折射出辽宁民企成长的步伐。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评选,上榜门槛已提升至185.86亿元,但我省11家企业入围,是去年的近一倍。

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省9家企业名列其中。这些代表着辽宁工业未来的“新面孔”,是产业链条上“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大树参天、灌木丛集,始于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上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种子在辽沈大地萌芽破土;90年代,出现了亿元级、十亿元级的民营企业;近年来,一部分已成长为百亿元级、千亿元级企业集团。现在,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超50%的地区生产总值、近30%的税收,吸纳了近60%的就业,带动了近40%的出口,已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聚焦核心技术、把握市场规律、破解发展难题,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前进的步伐更显轻盈。

内外兼修、志存高远,辽宁民企正在谱写更精彩的新时代乐章。

从无到有 嫩芽破土

1980年8月,年仅20岁的阎晓莹腼腆地走进了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面对接待者质疑的目光,她一度脸红而逃……最终,她领到了沈阳市第一个个体经营营业执照。随后,一太电社在中街的胡同里挂牌成立。

与当年羞羞答答的阎晓莹不同,今年夏天,大学生徐佳楠一拿到毕业证,便注册了辽宁金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直向往的创业之旅。

从为了糊口被迫“下海”到为了梦想创业,如今,涓涓细流已汇成汪洋大海。2018年,我省市场主体总量已逾343.8万户,注册资本(金)达11.2万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6万户,创历史新高。

“花草树木”蓬勃生长,源于“阳光雨露”愈发充足。

2018年末,我省召开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参会者共有1.57万人,主题就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会上公布了包括减负、金融支持、改善法治环境等在内的23项高含金量政策。同时,2500多名正处级以上干部成为民企的实名制“服务员”。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