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作词灵感来自与戍边小战士的对话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10日

1980年冬,铁源(左)、邬大为一起完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杨 竞

核心提示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由著名词作家邬大为、魏宝贵作词,作曲家铁源作曲。这首经典歌曲唱出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30多年来,先后6次出现在春晚舞台,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近日,记者采访了邬大为和铁源,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与驻守边疆小战士的对话 激发创作灵感

邬大为1949年参军,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他创作的《红星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作品,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珍藏。谈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86岁的邬大为仍然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 回忆这首歌词的创作历程,邬大为说,其实,这首歌词的创作灵感来自上世纪70年代与一名驻守边疆的小战士的对话,但是因为时代原因,直到10年后,他才和词作家魏宝贵研究定下歌词,并由作曲家铁源谱曲。

邬大为说,1969年底到1970年初,他和创作团队到前线采风。那时,室外-40℃,他看到一个小战士把口罩摘下来时,口罩上的冰碴儿沙沙掉落下来。

邬大为问冷不冷,小战士说冷得发疼。邬大为又问:“最冷最苦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小战士说:“我在这里到处看到的是雪花,而现在我的家乡马上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想到那朵朵桃花,再冷再苦也不怕了。”邬大为被感动了。这就是最可爱的人,那驻守边疆的小战士想象中的桃花,最终成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的源头。

直到现在,邬大为还记得那个小战士的模样:个头170厘米左右,眼睛大大的,一口南方口音。后来,邬大为得知,小战士是宁波奉化溪口人。

采访中,邬大为拿出一个绿皮小本,给记者看了他当年创作这首歌词的手写稿。虽然至今有40多年了,但笔记中的一字一句依然清晰。

邬大为说,这是他压箱底的宝贝,接着,他还展示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曲作者铁源、首唱者董振厚等人的照片。

歌曲创作之初不被看好

铁源15岁参加革命,至今生活在部队干休所大院。走进铁源的家,一股浓厚的音乐气息扑面而来,钢琴、乐谱、书籍,心自然被音乐所浸染。铁源虽然已87岁,但腰不弯、耳不聋,说起当初创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经过,仍旧神采飞扬、记忆清晰。

铁源对记者说,在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之前,他已经有好几年不写歌了。1980年,当邬大为、魏宝贵拿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找到他时,他犹豫了:当时,流行歌曲兴起,写硬朗的军队歌曲还有人听吗?后来一想,作曲家不能故步自封。于是,他就写了一稿,这一稿借鉴了邓丽君演唱歌曲的曲调,他唱给邬大为听,邬大为说好。

可是,铁源琢磨了一晚上,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战士有情,但战士的情歌不是邓丽君唱的那样。后来在蒙古族长调、辽东曲调的启发之下,铁源写出了现在传唱的这一稿。铁源说:“当时,这首歌的歌名叫《我可爱的故乡》《在月光如水的地方》。我说什么月光如水啊,名字就叫第一句歌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并不被看好,遭遇非议。铁源的老战友董振厚,也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首唱者力挺铁源。 董振厚说:“战士的歌有激情,也有柔情,我看铁源的曲子写得挺好。”

后来,这首歌在辽宁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播出,迅速火了,广为传唱。铁源说,当时他走在路上,胡同里冷不丁出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嘴里就哼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真是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唱这首歌。

1982年,蒋大为来沈阳参加演出,他刚唱两句,观众掌声就响起来了, 蒋大为都有些发蒙了,还以为是喝倒彩,他没想到这首歌在辽宁是这样受欢迎。

1984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唱片、盒带歌曲评选”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98165票居首位。同年,蒋大为带着这首歌,首次登上央视春节晚会舞台,一夜之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传遍大江南北,并一直传唱至今。

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铁源年近五旬,但谁会想到,写这首歌时不是他创作的最好时期,而是他创作的瓶颈期。那时,他已经好几年没写歌了,写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重新焕发了他的创作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铁源创作的第二个春天也到来了。之后,他创作了《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著名歌曲。

唱出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为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人百听不厌?

邬大为说,写歌首先要入情入景,只有想到才能写到;同时还要想着歌唱者和听歌的人,只要抒发他们的情感、唱出他们的所爱,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受欢迎。而蒋大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从词曲到演唱都比较完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首歌虽然是唱驻守边疆的战士,是一首军歌,但唱出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和当时中国人的情感特别吻合。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歌曲抒情,唱姑娘的笑脸、唱花、唱家乡的山水,唱出了时代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喜欢,传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