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鑫报道 8月30日下午,首届营口礼德榜样表彰大会在营口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营口这座雷锋精神发祥地城市,用隆重的表彰向新时代“雷锋群体”致敬。
营口市首届“礼德榜样”共评选出70名个人、35个集体,分别被评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最佳宣讲员、乡村礼德榜样、最美夕阳红、学雷锋标兵、最美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最佳社区(村镇)、十佳志愿服务团队、十佳示范单位。
盖州市暖泉学校九年二班学生汤奇昌是“新时代好少年”获奖者。汤奇昌父母因病先后去世,自小学五年级始,他便开始独自照顾年近70岁的爷爷奶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生活的不幸没有压垮汤奇昌,在努力学习、照顾好家人的同时,他把平时节俭下来的零用钱捐给更贫困的孩子。生活中的他,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今年93岁的张凤柏老人是“礼德榜样”中年龄最大的。张凤柏参加过辽沈战役,战役结束后,他亲手掩埋了和他一起参加过辽沈战役而牺牲的战友们。1990年大石桥市建立了大石桥市水源镇烈士陵园。归乡后,他坚持30年守护烈士陵园。
营口是雷锋精神发祥地。1960年,20岁的雷锋参军入伍来到营口,此后,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军旅生涯。经过近一个甲子的积淀,雷锋精神与雷锋文化已经成为营口这座城市充满温情的文化符号。
文明礼仪是最好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自2018年9月3日,营口市启动“营口有礼”主题活动以来,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礼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作出贡献大、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大、事迹突出感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为全市人民树立了榜样。
营口首届“礼德榜样”最美志愿者王永玲是营口市博爱救援队队长,2018年她参加老挝水电站溃坝救援,成为营口市国际志愿者第一人。从事公益事业20余年,王永玲带领博爱团队帮助失智老人、残疾家庭、留守儿童2000余人,建立了东北首家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义务辅助治疗工作室,并为山区百姓建立起4个扶贫爱心林。目前,营口已有18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共计1000多支,志愿服务网络完善。
文明是城市的精神动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把“营口有礼”作为城市发展和重点领域改革的有效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在每个城市成员的心中扎下根,在每个家庭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两个文明”建设才会有源头活水。如今,营口有了雷锋小学、雷锋小区、雷锋车队、雷锋高铁服务站……“高铁东站的‘大背哥’每天服务在行动不便的乘客之间;高考期间,雷锋车队免费接送考生;雷锋小区的好人好事更是多得说不完。”营口“礼德榜样”最佳宣讲员获得者泓颖说,“雷锋精神就是从我做起,如今,营口市民都在自觉自愿地传承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