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孩子总会长大

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高 爽

“追星的孩子总会长大”,这话听起来没什么逻辑,顶多算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从一个母亲的嘴里说出来,我就能体会到很多复杂的意味了。

这位母亲有一个从小就追星的孩子,这让她们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家庭“战争”。某几个明星的名字一度成为家里的禁忌语,只要说出来冲突随之就会产生。但是前几天她跟我说,在孩子考入大学准备离开家的头一夜,母女之间终于有了一次心平气和的长谈,这时她才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很多人生感悟,正是来自于她成长的不同阶段追过的那些偶像,“曾经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数次更新偶像是来自于我喋喋不休的反对,现在才知道,其实是孩子自我的进化和成长。”

碰巧,最近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主要讲述了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其中有一段讲到了“小虎队”爆红的过程,很值得玩味:“‘小虎队’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偶像。那也是许多小朋友一生当中,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崇拜起偶像来。在学校里,许多女生都会搜集他们的歌曲、海报,搜集他们的个人专辑,剪下所有关于他们的报道,仔仔细细、小心翼翼地贴在剪贴簿上、资料夹中。还有印着英姿的垫板、纸礼物袋、信纸信封,都被带到学校去,彼此交换资讯。 一般家长对于小孩迷恋偶像多少是有些反对的,但对于‘小虎队’来说,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乖乖虎’苏有朋在当时就读于台湾一所重点高中,后来也考上台大机械系……‘小虎队’就是因为有苏有朋这个好学生,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小孩学习的对象。”

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吧?本文的读者中,一定也有很多当年追过“小虎队”的人吧?

我当年也是追过“星”的。那是个没有多少娱乐明星可以追的年代,所以我的偶像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小学时的第一篇获奖作文标题就是《想起了海迪姐姐》,列举了很多不愿意学习、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海迪姐姐带给我的精神力量。

把海迪姐姐和“小虎队”或者近几年青少年追捧的偶像放在一起,可能不太恰当,也没有太多可比性,但至少能够说明孩子是需要偶像的。

青少年追星,一直是家长们很关心也很焦虑的话题。近一段时期频繁出现的种种极端的追星事件,更令这种焦虑达到高潮。媒体普遍关注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重申追星的各种负面影响,呼吁青少年理智追星;另一个是打造优质偶像的迫切性以及如何规范“粉丝经济”。文章或深或浅,道理一定都是对的。但是讨论来讨论去,其实还只是大人们之间的自说自话,或许会在行政和制度层面上产生一定的作用,或者会让很多父母受到启发,在孩子的行为上进行一些限制,减少极端追星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但估计更多的父母回到家里,无非又像我的这位朋友一样,陷入一轮新的或者更加激烈的家庭“战争”之中。

所以,我想说的是,极端追星事件确实需要防范,打造优质偶像确实很必要,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追星是他们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并不像很多父母想象的那样如“洪水猛兽”,追到优质的偶像是幸运的,没那么“优质”,他们同样会获得成长。家长们或许可以放下焦虑,想想当年我们曾经追过的星,想想这句“正确的废话”——追星的孩子总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