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歌唱二小放牛郎》影响广泛

王二小的故事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辽宁日报 2019年08月28日

方冰给外孙讲王二小的故事。(资料片)

赵怀力母亲珍藏的王二小的故事挂图。本报记者 杨 竞 翻拍

本报记者 杨 竞

核心提示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旋律悠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70多年过去了,王二小的故事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著名诗人方冰,他是演员方青卓的父亲。 日前,记者采访了方青卓及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范哲明和红色文化研究学者赵怀力,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边参加游击队 一边书写战斗诗歌

每每说起父亲方冰当年创作《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细节以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方青卓总是忍不住哽咽,她说,这首歌是父亲生前最自豪的作品。

方冰是安徽淮南人,1914年出生,原名张世方,1938年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冬到晋察冀边区,一边参加游击队保卫边区,一边书写战斗诗歌。

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背景,方青卓说,根据史料记载和爸爸生前回忆,1941年初冬,持续了将近半年的反“扫荡”结束以后,在晋察冀边区活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到原驻地——一个叫两界峰的小山村。一天,他和作曲家李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谈起这次反“扫荡”中的经历,说到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其中有完县(今河北顺平县)野场惨案中牺牲的小英雄王璞,他们被这些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决定把这些动人的故事写成歌词,谱上曲子,在群众中唱起来,纪念英雄,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

方青卓说:“爸爸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这个歌词写出来,然后把歌词交给李劫夫叔叔,李叔叔看过歌词后,哼唱了几遍,因为文字抒情,叙事简洁,他也只用了个把钟头,就谱出了这首曲子。”

几天以后,冀中军区召开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唱起这首歌。不久,这首歌就传唱开来。《晋察冀日报》很快发表了这首歌曲。从那时起,几十年来一代传一代地唱,一直唱到今天。

方青卓说,父亲生前,每每说起“二小放牛郎”的故事都很感动。他80多岁时,说起这个故事还是泪流满面。

一次,方冰生病住院,方青卓从北京回沈护理, 她在父亲耳边低声深情地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静静地听,方青卓望着爸爸含泪的双眼,轻轻地说:王二小盼望您老多活几年,多向小朋友们宣传晋察冀精神……方冰真的战胜疾病出院了。

“王二小小小年纪,却有着这样的大爱和牺牲精神,令人感佩。这首歌唤起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方青卓如是说。

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

据赵怀力介绍,方冰曾在《人民音乐家李劫夫》一文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和劫夫就在敌后晋察冀边区一同打游击。我们合作写了不少歌曲,流传很广。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一直流传到现在,还在人们的口头传唱着,主要是劫夫的曲子谱得好,给我的词插上了翅膀,它才能够飞腾到现在……”

赵怀力说,《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创作的故事歌,这首在晋察冀边区家喻户晓,在其他根据地也广为流传的歌曲,鼓舞了人民和战士的抗日士气。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歌唱二小放牛郎》歌中的王二小形象,鼓舞了当时一个村干部,他在日军严刑拷打下不投降,最后,敌人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放了。

1946年,时任晋察热辽军区文工团总团长的安波在热河军区工作时,听这个村干部讲亲身经历,连夜给李劫夫写信:“你应该紧握你手中的笔杆,不,不是笔杆,而是一挺千金难买的重机枪,我相信在全国人民解放之后,你在我们中是最有资格大笑几声的……”

赵怀力的父母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他们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采访赵怀力时,记者见到赵怀力的母亲珍藏的王二小的故事挂图。赵怀力说,新中国成立后,因这首歌影响广泛,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这四幅图由王玉芳创作,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图片。王二小成了一代代少年儿童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旋律以“分节歌”的形式写成

《歌唱二小放牛郎》每个音符都是带着血带着泪从战斗的生活中流淌出来的,每一句歌词都是人民在战斗生活中用生命代价换来的。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共七段,每段四句,李劫夫找到一种令人深思的音调,写出这首曲调流畅、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抒情叙事歌曲。全曲虽然只有四句曲调,但却是抗战时期军民情感的概括、真实情感的表达。

范哲明曾将《歌唱二小放牛郎》改编成管弦乐伴奏的童声合唱。他说,劫夫院长谱写的曲子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短小,二是主题鲜明。他的旋律音调出自民间歌曲,并多用分节歌形式进行创作,易于百姓传唱。

分节歌是同一曲调反复多段歌词的歌曲形式。它起源于民间,中外许多乐曲、歌曲都以这样简短的、易于传唱的形式保存下来。一首歌分为若干段,每段歌词韵律相同,并唱同一旋律,抒情歌曲、民歌、通俗歌曲常用,民歌中尤为常见,如《绣金匾》等。《歌唱二小放牛郎》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各段歌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大体相同,用同一个乐段的旋律反复演唱,个别段落由于音乐形象有较大变化而将旋律适度改写。

李劫夫院长曾对作曲系的学生说,唱会民歌200首,不会作曲也会绺。李劫夫将创作特点也传授给学生,比如傅庚辰、谷建芬、秦咏诚等作曲家,他们写的曲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