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炭素的涅槃重生路

辽宁日报 2019年08月28日

本报记者 严佩鑫

这是一个涅槃重生的企业。

从欠外债1.5亿元到短短两年债务全部还清;从欠电费300多万元、濒于停产、穷得几乎揭不开锅的企业到如今生产蒸蒸日上,订单饱满,70%以上产品出口海外……8月14日,辽阳炭素有限公司再传喜讯:继去年企业上缴利税1.05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上缴利税近6000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大落大起的企业,在当地却是默默无闻。究其原因,是因为被企业董事会选上来的新任总经理姚晓楠只会“低头拉车”管企业,而对诸如扩大企业宣传影响、提升企业知名度之类的事情,可是一窍不通。

2017年4月,姚晓楠临危受命,被辽阳炭素有限公司董事会选聘为公司总经理。上任伊始,企业面临着原材料进不来、拖欠职工工资和债主上门三大难题。他选择了实干。

姚晓楠说:“虽然咱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过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但后面有700多名职工及其家属,他们要生存,所以企业决不能垮掉!”

姚晓楠拿出了胆识,他找亲朋、找好友、找当地企业家,借款2000万元,先期部分偿还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债务,缴纳拖欠的电费,购买来原材料,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是他上任以来带领企业走出的第一步——还债!

第二步,给企业上环保设备。炭素制品行业属于“三高”行业,污染极其严重。为配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姚晓楠和董事会一起,跑环保部门办手续、购进设备、改造工艺流程,马不停蹄。于是,天然气代替了燃煤,生产用水使用上了循环水,大件的除尘除硫设备、电捕焦油、碱洗尾气处理全部跟上,总计投资了6000多万元。

应该说,辽阳炭素有限公司职工们是幸运的。企业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再拿出巨额资金上环保设备,此举并非“败家”,而恰恰是企业起死回生、实现后来大发展的关键。当时,东北地区有大小炭素企业40多家,多数没有环保设施而被关停取缔,最后仅剩十余家企业,辽阳炭素就是其中之一。适逢炭素市场价格上涨,辽阳炭素有限公司凭借其石墨电极涂层创新技术产品的耐用性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赢得海内外客户青睐,产品迅速畅销到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9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企业最后一笔1000万元的债务也在2018年7月彻底还清。

企业快速发展,职工工资、待遇也大幅提高。2018年,辽阳炭素有限公司职工工资平均比2017年增长近3倍。平时的待遇、各种保险、补贴,按国家政策应给尽给。公司职工积极性上来了。职工们想:本来咱就有公司的股权,是公司的主人,公司效益好了,咱们获益更多。于是,产品质量、成品率节节提高。公司还做出一项规定,公司所有进出货物价格都按董事会决定执行,使用一分钱都要记录在案,有账可查,实行精细化管理。

姚晓楠告诉记者,“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走,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严加管理,企业发展就会有希望。”

过去,辽阳炭素有限公司生产的是普通功率石墨电极产品,而现在市场变了,对新产品品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辽阳炭素有限公司今年又有新动作: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国内先进的4100吨压型生产线,年底将建成。投产后,按目前市场估算将实现产值10亿元。届时,公司在产品品级、规模、行业中的影响力、销售额、利润将得到飞跃式发展。

探究企业涅槃重生的原因,企业职工最有发言权。在辽阳炭素有限公司工作了8年的司机杨海一语道破:改变的关键在观念上,新上来的总经理思路新、能抓机遇,带领企业走的每一步都踩在点上,做到了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与市场发展变化紧紧相扣。